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聲宣告了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全面開始。中共中央召開洛川會議,同意毛澤東提出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
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和129師,分批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29師在師長劉伯承、政委張浩的率領下召開誓師大會。
129師先遣隊進人山西后,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為了趕赴第二戰區參加太原保衛戰,戰士們顧不上休息。劉伯承親自找閻錫山要武器裝備,閻錫山連一張地圖也不愿意給八路軍。
在戰區會上,劉伯承提出忻口防御方案,閻錫山不以為然,拖了很長時間才將防御方案送到衛立煌手中,使前線衛立煌率領的部隊損失慘重。
129師769團團長陳錫聯率部行進途中發現日軍飛機,立即偵察,在陽明堡發現了敵人一個隱蔽的飛機場,里面停放著24架飛機。
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取得129師首戰大捷。129師裝備匱乏,民眾紛紛組織捐款,迫于壓力,蔣介石不得不對129師進行獎勵。
日軍頭目板垣征四郎氣急,決定先攻娘子關,再包抄忻口。為了彌補正面戰場的空隙,劉伯承命陳賡的771團搶占石門口。
771團搶先趕到石門口,多次擊退日軍沖鋒。當晚,日軍第40旅團的一個大隊外加300多騎兵對771團形成了包圍之勢,偷襲了正在休整的771團。
陳賡迅速調整心態,并積極尋找戰機,他找到了一個叫七亙村的地方,認為此地非常適合打伏擊戰。陳賡不負眾望,七亙村伏擊戰殲火日軍軸重隊300多人,繳獲大量騾馬和軍用物資。
劉伯承布下險棋,決定再次在七亙村重疊設伏,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切斷了日軍由井陘至平定的交通供給,牽制了敵人。閻錫山召開戰區會議,表面上商討保衛太原,實則已經做好撤離太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