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女子圖鑒》第17集中,終于出現了海燕回老家的劇情,甚至還出現了和《北京女子圖鑒》中類似的場景:陳可老家的洗發水被陳可嫌棄,然后去超市也買不著自己喜歡的;海燕看著家里僅有的肥皂怎么也下不下手用它洗臉,去超市買洗面奶,也是買不著自己想用的。雖然超市老板一個勁地說這個牌子的很好用,他也一直在用。
人就是這樣,一旦用過好東西,就再也不愿意將就了,哪怕她以前也覺得便宜實惠的東西也不錯。回老家之后,免不了有一場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庭聚餐。作為大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孩子,長輩們輪番夸獎海燕,總之,就是各種夸贊。舅舅還當著海燕的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跟著海燕學一學,年輕人,就應該有這股子狠勁。
可出門之后就變臉,對于兒子想要先不結婚,好好闖事業的想法潑了一盆子冷水,說:你表姐家那是有個弟弟,幫著傳宗接代,你不結婚,想讓咱家斷根啊,你看你大姑家,都急成什么樣子了。
還有海燕的姑姑,走出門口之前,還不忘再夸獎一遍海燕:我有一個這么有出息的侄女啊,我都覺得我的臉上貼金了。
可出了家門就變臉說人家的八卦,還教育女兒,如果學海燕,打斷她的腿。
不巧的是,這些人前人后的不同說辭,都被海燕聽到了。
其實,海燕回老家就該想到會有這樣的場景發生。親戚們,都愛攀比,典型的酸葡萄心理。餐桌上也很是尷尬,雖然大家明話里都是夸獎海燕能干、優秀,追求她的男人都得排隊,可心里都不認可海燕這樣的女性活法,在他們的價值觀里:女人最終一定要屬于家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有個好老公比有自己驕傲的事業更重要。
在她們看來,女人年齡越大,越廉價。所以一定要趁著年輕貌美的時候把自己嫁出去。嫁得好的女人才是人生贏家。海燕的價值觀和人生格局和親戚們早已經不在同一個世界里。誰都改變不了誰的觀念,而海燕也終將活出真正精彩的人生。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很多親戚并不真心盼著你過得好,相反,你過得苦,她心里才會真正高興。因為你的苦可以襯托她的甜,我不是以偏概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塑料親戚”比比皆是。
所以,最好將“塑料親戚”的話當做耳旁風,聽聽就算了,千萬別往心里去。也不必和她們爭執,沒用。和格局、思想不在同一水平上的人理論,只會讓她憤怒,讓你受氣。到底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過一生,還是活在“塑料親戚”的嘴里,決定權在你。沒有人可以左右你的人生選擇,也沒有人可以定義你的人生軌跡。你們的人生各有不同,你們的生活也終將天壤之別。本文系電視貓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