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相同的人物,兩個極端不同的結(jié)局,到讓我好奇,歷史上的大清掌舵人弘歷,在位60年,三位皇后(一個是死后追封),到底誰是他放在心底的佳人。
孝賢純皇后:富察容音
滿洲鑲黃旗(三旗之首),清代歷代皇后中出身最高;被尚未登基的雍正偶然間見識到她的才學(xué)過人,以此激勵自己的兒子們不如一介女子;那時起富察容音便成了雍正欽定的兒媳,內(nèi)定給弘歷,只待十六歲選秀,成為弘歷的嫡福晉。
富察皇后宮中所居的“長春宮”,圓明園所居的“長春仙館”,“長春”二字是乾隆親賜,乾隆早期以長春居士自稱,以此來命名心愛之人所居之處,可見伉儷情深。
婚后的富察容音對于弘歷而言,不僅是妻子,更視為知音,從乾隆婚后所做的詩詞可窺一二;流傳下來的有關(guān)于富察氏的詩句,無一不是由心的贊揚褒獎,“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
?乾隆為富察皇后病中祈福,謁孔廟、登泰山,不成想皇后病死于船上,乾隆將皇后去世時所乘的青雀舫運入紫荊城,以便緬懷,并注《述悲賦》,字字含淚,刻骨銘心!
關(guān)于富察容音的描述,個人認(rèn)為《延禧宮略》應(yīng)該比較貼切,一代賢后且帝后情深,弘歷配得上“大豬蹄子”的美譽。
烏拉那拉氏:如懿
繼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關(guān)于這位皇后的記錄不多,甚至沒留下一幅關(guān)于她的畫像,也是大清歷任皇后中唯一死后沒有謚號的皇后。
烏拉那拉氏早前沒有子嗣,直至被封為皇后,才陸續(xù)誕下皇子公主,可見,富察容音在時,烏拉那拉氏并未獲寵。
關(guān)于皇后斷發(fā),南京博物館“走進養(yǎng)心殿”的一份“請安折”中有講,乾隆對烏拉那拉氏斷發(fā),起先毫不知情,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便是“她平時恨我極深”,才會有此舉動。
斷發(fā)之事是最終導(dǎo)致皇后失勢、帝后反目,乾隆陸續(xù)收回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的共四份冊寶;一年之后,皇后薨;以皇貴妃之禮下葬,實際以嬪位葬,塞進了純慧皇貴妃地宮,位于一側(cè),無神牌、無祭享,共用銀207兩,還不如一個低級朝廷官員。
《如懿傳》里講乾隆弘歷如何如何愛惜如懿,可以上弘歷對如懿的所作所為,當(dāng)真看不出哪些是所謂的“愛”!愛她怎會將她幾次三番的送去冷宮,愛她怎會死后不給予她丁點兒尊榮,饒是劇里解釋乾隆如此的做理由有千千萬萬,總是不通。
個人觀點,《延禧攻略》里塑造的嫻妃,倒比較貼切。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生前最后的身份是皇貴妃,嘉慶登基后追封為孝儀純皇后。
正黃旗滿洲包衣,后被乾隆抬為鑲黃旗,一步步從宮女至皇貴妃,若是在等級森嚴(yán)的清代,沒有乾隆的寵愛,單靠聰明手段,應(yīng)該不足以走到皇貴妃的位置,何況乾隆也不是好糊弄的皇帝;生有四子一女,且間隔較短,足見寵幸之隆。
乾隆二十年魏佳氏被封為令懿皇貴妃,“令”出自《詩經(jīng).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是美好的意思,滿文意思“睿智的、聰明的”,以此為封號,也看的出包含了感情。
魏佳氏去世時,乾隆親寫了《令懿皇貴妃挽詩》以示懷念,這也是繼富察容音后,乾隆后宮嬪妃里又有一位有此殊榮。
魏佳氏就是《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如懿傳》里的魏嬿婉,很明顯,《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更勝一籌,不過,乾隆身邊的魏佳氏,斷不敢如劇里的魏瓔珞一般敢說,卻應(yīng)該是個美好聰明的女人。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歷數(shù)種種,弘歷心里最愛的皇后還是賢后富察容音;魏佳氏,是乾隆失去富察容音后,眾多嬪妃里比較在意的一個;而如懿,偶然想起時,不過是一個“恨我極深”的女人……
本文系電視貓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許可,請勿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