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里最終如懿的結局可謂凄慘,兩兒一女,最后只留了一個平庸的兒子永璂;如懿也為了保護僅有的在意的幾個人,為了給平白被令妃害死的親人報仇,選擇了自戕。
不過,九泉之下她若有知,那位薄情寡義的弘歷,十年之后知曉真相,為她沉冤得雪大仇得報,她會不會含笑九泉,應該也不重要了吧,或許她已經與凌云徹投胎轉世,再續前緣。
成為皇后的如懿,并非像一開始祈愿的那般與弘歷并肩而立,而是因為為了履行皇后的職責,與弘歷漸行漸遠,帝后沖突最大的幾件事,如懿接連的被掌摑,也一步步將如懿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太后讓如懿端給寒香見的斷絕生育之藥,導致弘歷第一次掌摑如懿
寒香見的美是琉璃上游弋過的月色清清,美得凜然出塵,就如簡簡幾筆畫就的淡墨寫意美人兒,皇帝看她的第一眼,根本移不開目光;那一刻,皇帝的教養、驕傲,都抵不過她的一眼,縱使明白得不到寒香見的心,也要霸占她這個人。
如懿看著這個昔日全意愛著的那個男人,望著寒相見時貪婪的目光,簡直吹誕三尺,真是惡心,皇上百年之后,難道也要被人議論如楚文王一般,迫人委身于己么?
太后讓如懿端去的絕育湯,也斷送了如懿與弘歷的情,“毒婦”的稱號比掌摑在臉上的一記耳光更痛,也是帝后反目的開端。
二、永璂遇險,凌云徹舍身相救,直到凌云徹之死,弘歷第二次掌摑如懿,帝后相見無言
恂嬪與昔日的戀人阿諾達私會,被發現后,阿諾達攜了如懿唯一的兒子永璂做人質;就在如懿將永璂護在懷里,阿諾達舉刀相向的關鍵時刻,凌云徹舍身相護。
那一刻,永璂、如懿、凌云徹,他們三人彼此相依,心與心的距離,由天涯至彼端,如此遙遠又如此貼近,也使如懿看清了弘歷的虛偽至極。
乾隆二十六年,宮里響起了凌云徹的謠言,關于如懿;原來,如懿母子被凌云徹救起的那一刻,皇帝并不是為她們得救而欣喜,反而疑云叢生。
“莫須有”的罪名使凌云徹變成了如懿翊坤宮的太監,羞辱如懿,最終導致凌云徹為了如懿心甘情愿赴死,也因如懿為凌云徹求情,而再次被弘歷掌摑。
到此,如懿對弘歷有的只留下厭惡,厭惡到近在身旁也不愿一見。
三、如懿斷發,弘歷第三次掌摑如懿;如懿最終自戕
南巡時,乾隆喜歡上與歌女舞姬尋歡作樂,夜夜笙歌,以至如懿為了皇帝的名聲,與乾隆最后一次激烈的爭吵,自此之后,兩人相見無期。
“你自嫁與朕,便知朕不會落于民間去守著一個女子終老,如懿,你所揣想的不是旁人么?”又來了,凌云徹死了也沒打消皇帝的疑心。
皇帝渴望見到宮外的女人是怎樣的就可以尋來鶯鶯燕燕,如懿不過是嘆一句羨慕民間夫妻靜和,便又一次被乾隆掌摑,是何道理?!
如懿對弘歷曾經的深深眷戀,是因為心里感到快樂,而今愛戀彌散,是因為這樣才不會那么痛苦,人,一旦失望的久了,便也會對他徹底的絕望。
滿人以剪發表示愛侶亡去,守身堅貞之意,此時弘歷癡戀的是旁人,敬慕的是旁人,疼惜的也是旁人,守著這樣的弘歷,日日都是煎熬,做他的皇后,如懿實在是太累太倦了。
“等閑變卻故人心”,如懿性格一向剛毅,名為青櫻時便如此,只不過,那時的弘歷喜歡,面對如今的如懿,不喜了,便任由她自生自滅,與世隔絕!
弘歷的三次掌摑,如懿心死,加上魏嬿婉以永璂脅迫如懿,最終如懿冷宮自戕,不再辯解,最后一次用性命扳倒了身為皇貴妃的魏嬿婉;她的聰慧大可不必以命相博,只是倦了,生無可戀,就如她對海蘭所講,出了冷宮又如何,再次面對那個虛偽至極、薄情寡義的皇帝么。
不過,如不是因為上述的幾件帝后離心的大事,如懿也不會一步步走向死亡,哪件事才是害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系電視貓原創內容。
未經許可,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