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里的翁泉海與趙閔堂,前者重視“醫德求厚、醫術求精,用藥求真、行醫從善”,行醫不問貴賤出身,以治病救人為本;后者卻故弄玄虛的為名為利,行醫問藥不能“富了患者、窮了大夫”,口頭禪“奇病要用奇藥醫”來推卸責任,翁泉海與趙閔堂的幾次PK實力詮釋醫者需“德、技”為先,也演出了現如今中醫里的亂象。
富商秦仲山致死一案,翁泉海與趙閔堂暗里的第一次交鋒對比,雖說責任在秦夫人,翁泉海開藥方時明說此藥不可與其它藥物混喝,求命心切的秦仲山最終將與趙閔堂開的藥一塊喝完,兩藥相克,害了自己性命更把翁泉海關進大獄!在趙閔堂與吳初雪的對話里,趙閔堂所開的中藥,盡是名貴大補之藥,與翁泉海所開的普通補氣小藥方形成鮮明對比,吳初雪甚至直言,如果秦仲山早服此藥,說不定會四兩撥千斤的起死回生,反而因為過多的服了虎狼一般的烈補藥,虛不受補,害了性命!
現實里好多中藥案例,盲目的惡補,什么阿膠人參,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日常補品,也是各大藥店逢年過節的首推節日禮品,殊不知中藥也是藥,是藥三分毒,即便是補品,也最好是找中醫把脈瞧過之后,才能服用,藥店售藥時,最好多介紹一些具體適合哪類人群服用,萬不可如趙閔堂一般,為了錢財,救人不成反害了他人性命。
報紙上的一則胎死腹中的夫人尋找大夫,引起了翁泉海和趙閔堂的關注。不過,趙閔堂出面是因為出名,還帶記者上門,直言“病有千種,藥有萬方”,以為自己擅長婦科,便提前打好包票,最終打臉,被家屬告上中醫協會,卻厚臉皮的以“母知了出軌”不是原配來推脫,失了醫德。翁泉海自薦上門是為了救人,雖說被拒,卻分文不取的情況之下開藥救人,憑著高超的醫技成功救得夫人,“不求醫治天下之病,但求無愧天下之心”,不圖名不圖利,與趙閔堂形成對比,醫者仁心。
翁泉海不光說,更將救死扶傷付諸行動,甩了趙閔堂十萬八千里。翁泉海開講堂講中醫,“若有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貧賤貴富”,先亮明醫德,與趙閔堂的那句“必須收診金再行醫”成了針尖對麥芒,趙閔堂更多的是把醫道上升至商道,為了利益,沒少行坑蒙拐騙之事,所開的講堂,也將利益擺在了首位。
礦區霍亂盛行,翁泉海在報紙上得知,二話沒說就攜人前去診治,既然公布在報紙,想必所有上海的大夫都能看到,卻只有翁泉海前去,彰顯了他的大義,講堂上所言并不只是說說,更是付諸于行動。
講真,人人都有頭疼腦熱的時候,真心希望現下中醫界能多些如翁泉海一般的大夫,治病首選實惠藥材,用藥求真,行醫從善,本著以德服人,以技服人,才能讓中藥中醫發揚光大,傳承后人……
本文系電視貓原創內容。
未經許可,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以上內容中所涉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