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中有一個貫穿劇情前后的重要線索《夜宴圖》,開篇劇情中就講到仁和知縣衛英指使人編造“女主昌”的謠言,并稱皇后早已失貞,欺騙了皇帝十幾年,“那幅畫就是證據”。皇后輔政,獨攬大權,朝中清流官員不滿,他們想方設法要扳倒皇后,而那幅藏著皇后秘密的畫則是他們用來攻擊皇后的重要籌碼。
《夢華錄》中顧千帆猜測帽妖作亂是針對后黨一派的蕭欽言,盼兒小聲詢問是否與夜宴圖有關。因牽涉宮中秘事,顧千帆便用講故事的方式向盼兒講述了當朝皇后的身世:從前有一個小地方出身的小娘子,容貌、才藝俱佳,因家境貧寒不得不四處獻藝為生,因緣際會下與來此地狩獵的郡王相識,郡王對其一見傾心,將其納入府中,并給她編造了良家出身。后來郡王的正妻去世,深得郡王寵愛的小娘子被扶正。然而當年之事并非天衣無縫,王府內許多老人暗查底細,終于在一幅名家畫作中發現一名樂伎的長相與當年的王妃一模一樣,證實王妃的出身并不清白,不配為王府的主母。畫這幅圖的名家還將當年宴會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寫在了衣紋上,若得到這幅畫,就能坐實王妃的真實身份。
《夜宴圖》中藏著皇后的身世秘密,清流一派想借此攻擊、扳倒皇后,而后黨一派則要銷毀它,兼有中間派想借它來謀取自身利益,楊府被滅門、顧千帆被追殺都與夜宴圖背后的朝堂黨爭有關。
從夜宴圖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夢華錄》里皇后的歷史原型正是宋真宗第三任皇后劉娥,如劇中所呈現的,真宗熱衷于修道封禪,廣建宮觀,真宗朝后期,朝政逐漸由劉娥把控。真宗對“女主昌”的言論有所顧忌,有意讓太子監國,宰相寇準順應帝意,令人起草太子監國詔書。雖是秘密行事,最終卻還是敗露,在皇后劉娥等人的壓力下,寇準被罷相。劉娥掌控朝政后,接連貶黜曾經反對她的寇準等人。寇黨成員曾起兵反抗,均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歷史上的天禧黨爭。
劇中男主顧千帆的親生父親蕭欽言即為后黨一派,蕭欽言以歷史上的宋廷奸臣王欽若、丁謂為原型。柯政被罷相,蕭欽言入京拜相的劇情對應的歷史原型事件就是天禧黨爭。
清流與后黨之間并不沒有絕對的善惡曲直之分,封建王朝的黨爭,為家國社稷者鮮有,全都是官場上的權力之爭,說到底為的是私利。清流講究出身,攻擊皇后劉娥的出身不清白,說到底無非是為了穩固自己身為特權階層的利益,容不得女性掌權對男權社會的挑釁;而支持劉娥的后黨當然也不會是改革先鋒,往往善于鉆營媚上,一旦得勢,勢必有更大的野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