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南濱迎來了一場國際馬拉松賽事,一名稚嫩的小男孩在幫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系鞋帶。小男孩抬頭問著爺爺是否真要參加這場馬拉松,老人堅定地告訴他自己一定要跑,因為這么多年他一直伴隨著南濱這座城市,伴隨著這個國家向前奔跑著……
南濱特區(qū)剛剛成立,擔任南濱市委辦公廳主任的秦勤同水電工程兵部隊協(xié)調員魏冬曉二人接到了協(xié)調安排工程兵部隊進駐南濱的工作。夜晚,一輛載著兩千六百五十五人的悶罐車,從北方駛入了南濱這座海邊城市。王光明支隊長整頓隊伍,他指出這次來到南濱,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創(chuàng)辦特區(qū)、建設南濱,一定要在這座城市扎下腳跟。
部隊的營地在地勢低洼處,趕上這南方的雨季就會一直積水。可王支隊長顧不上這些,他命令部隊必須要在一百天建起十六層樓,但是這大同灣地勢太窄設備進不去,地方上的修路計劃也沒決定,他們得先自己打通道路,這工作量實在太大。王支隊長下令要二、三連和附屬連一起打通道路,此時士兵來報告附屬連連長發(fā)燒送醫(yī),指導員也已復員回家,王支隊長遂指派魏東曉到附屬連報道。
魏東曉馬上要下連隊,于是回宿舍想看看妻兒。路過水和村他順路來探望村支書,他的發(fā)小蔡偉基,南濱現(xiàn)在處于全面建設的階段,阿基告訴他自己即將帶著村民組成南濱建筑隊去和香港人合資修高檔賓館,冬曉很是為村里高興。阿基問起他小兒子耗仔的下落,冬曉只說是被陳大堯帶著去了香港。妻子阿芳擔心丈夫還會隨部隊離開,冬曉承諾如果部隊再離開自己就轉業(yè)留下陪著她和大兒子蝦仔,夫妻二人一起暢想著南濱建設好后的美好未來。
一年前,冬曉探親回家參加弟弟東旭和弟媳阿琴的婚禮,當時擔任大隊支書和民兵隊長的阿基還找來放映員放電影慶祝婚禮。陳大堯就是當時的大隊會計,這人十分精于算計,當天他事先早有預謀,先將冬曉灌醉,后挾持了冬曉的小兒子耗仔逼迫阿芳也一同偷渡去香港。醒來的冬曉發(fā)現(xiàn)周圍已空無一人,只剩下大兒子蝦仔一個人看著電影,而魏東旭和阿琴也在這新婚之夜命喪于大海之中。魏東曉一夜之間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冬曉夫妻帶蝦仔來祭拜弟弟,突然聽到了連隊炸山開路的炮聲,這是南濱建設的第一炮,也成了魏東曉一生珍貴的記憶。在那段炸山清石的日子里,戰(zhàn)士們吃住都在工地上,即使中暑了也轉而去干一些輕活,王支隊長心疼冬曉這些不要命的戰(zhàn)士,他下令要他們一定要回營地休息。一群年輕的小伙子總還是有著年輕人的莽撞勁兒,那時候的他們在河里洗澡還抓水蛇加餐。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任務如期完成。而后來的冬曉才明白,當年的這些困難根本只是九牛一毛。
阿芳在香港的電力廠里做女工,新來的香港工頭總是咄咄逼人的架勢讓她心生不滿。冬曉完成任務回家來看望妻子,看到妻子磕磕碰碰地傷口他很是心疼。阿芳提起香港工頭的做派很是霸氣,但冬曉卻很認可他們的經(jīng)濟頭腦和管理方式。阿芳聽以前的熟人說到耗仔現(xiàn)在似乎在香港元朗,還上了小學,當初阿芳回來找冬曉時告訴耗仔自己很快會去接他,可這一晃就是兩年。
陳大堯在香港的日子也并不好過,但好在他對耗仔還是很用心的照顧。一年前的那晚,陳大堯和魏東旭還有阿琴原本商量好了要在這天一起偷渡去香港,但中途遇到海警,阿芳為了耗仔才不得以同陳大堯游去了香港。陳大堯因為將阿芳和耗仔帶來香港而心有愧疚,一直努力工作承諾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但阿芳性格倔強,她警告陳大堯自己是有家室的人她一定會帶著耗仔回去和冬曉團聚。陳大堯雖然氣憤,但也表示自己不會乘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