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與唐太宗為太子李承乾物色太子妃,長孫皇后告訴他李承乾中意侯君集之女侯小妹,唐太宗卻更中意文臣之女,他認為李承乾性子過于軟弱,做事不堅定,侯君集這樣強勢的武將,很容易將他掌握在股掌之中,所以他挑選了文官蘇長青之女蘇婉為太子妃。
云燁帶著魯班鎖去找李安瀾,魯班鎖是墨家絕技,他猜測背后指使李安瀾之人也一定與墨家有關。李安瀾害怕牽連墨家不肯承認,云燁也不愿再逼她,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查清真相。
魏王李泰因安撫災民有功受到圣上夸贊,李承乾見群臣也對魏王十分認可,主動請求將一年貢銀用以賑災,唐太宗聽聞此言果然十分高興,還將安撫災民,賑災救災之事交給了他。魏王被奪了風頭,臉色立即沉了下去。誰知,唐太宗轉頭又命令魏王代替自己去前線督軍,眼看魏王勢不可擋,李承乾的心終于開始焦灼起來。侯君集安撫李承乾莫要沮喪,只要李泰離開朝堂,他們便掌握了宮廷內的主動權,眼下最重要的是處理好蝗災,重新贏得圣上的心。
民間蝗災越來越嚴重,更有農民在地里挖出“上行不孝,無德而妖”的龜甲,一時間民心惶惶,朝堂也不得安寧。周御史根據歷史提出蝗蟲乃是神蟲,定是民間之人缺乏教化才觸怒了神靈,只要陛下沐浴齋戒,替萬民向神靈謝罪,蝗蟲自會遠離。欽天監官員更提出是因為前陣子安陽公主刺夫謀逆,才會引發此災,圣上當舉行祭天儀式,并下召罪己,方能渡過此劫。
眾臣紛紛附和,眼看有人提到必須處死安陽祭天,唐太宗只好假裝詢問李承乾的意見,誰知李承乾聽信了侯君集的話,竟然也認同應該以大局為重,處死安陽。唐太宗思量再三,主動提出五日后親臨長安北部祭天,下罪己詔,如果災情還未緩解,他將親自賜公主白綾,以消天怨。
云燁沉迷于解開魯班鎖,對此事一無所知。小南跑進來找鸚鵡旺財,并將長安城中最近流傳因為長公主弒父引發異象之事告訴了他,云燁聽到此事暗道不妙,立刻跑了出去,果然街上流民四躥,十分混亂。他看到有兩個孩童在街角燒蝗蟲,腦中靈光一現,想到了解決蝗災的好辦法。
下朝后,李承乾到大理寺看望李安瀾,他愧疚自己沒能保住李安瀾,眼看身邊的人走的走,死的死,他身為太子卻無能為力,只能日日煎熬。李安瀾安慰他應當擔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就算犧牲自己也心甘情愿,李承乾離開后,李安瀾害怕夜長夢多,讓玲瓏通知公輸木早日行動。玲瓏借口采購油鹽去找公輸木,他正和黃鼠四處探查土質,想要挖出一條地洞救出李安瀾。
云燁從魏徵那里得知早朝之事,氣沖沖地去找李承乾,他對李承乾和李世民這種犧牲親人顧全大局的想法嗤之以鼻,聽到如果災情再不緩解,李世民就要拿李安瀾祭天,他知道自己再不行動就徹底晚了。云燁求見唐太宗,提出自己有辦法解決蝗災,唐太宗不相信,云燁以性命擔保,并請求如果自己能將天災變成天賜,希望唐太宗大赦天下,放出李安瀾。
解決蝗災不易,云燁請唐太宗幫忙親手寫了四個字。出了宮,云燁找來程處默長孫沖李承乾三人,四兄弟一起去田間抓捕蝗蟲,還告訴他們蝗蟲是一道美食,讓他們幫自己多捉一些。回到城里,云燁張燈結彩,告訴老百姓蝗蟲其實不是天譴,而是天降祥瑞,還是食療進補的上好之選。眾人自然不信,他又請來孫思邈引經據典,為大家科普,孫思邈當眾吃了蝗蟲,百姓認為他是醫生還是不信。這時,太子趕到了,云燁趁機提出讓太子為大家試吃蝗蟲,李承乾內心是拒絕的,但為了救李安瀾還是硬著頭皮嘗了一口,卻發現蝗蟲十分美味,吃了根本停不下來。百姓們見太子帶頭,一擁而上搶光了所有蝗蟲。
很快到了祭天大典舉行的日子,唐太宗聲明蝗蟲是上天賜給百姓的糧食,還帶領文武百官一起品嘗蝗蟲,很快吃蝗蟲成為了長安的盛行之舉,酒樓蝗蟲價格飛漲,民心也逐漸安定下來。唐太宗對云燁能夠變害為寶的巧思十分贊賞,決定冊封他為侯爵,連帶對李承乾的不滿也消散了許多。
蝗災順利解決,唐太宗親封云燁為侯爵,云燁著急想要等大赦天下救出李安瀾,云奶奶卻催著云燁和辛月早日傳宗接代。在云燁心中,一直將辛月視作李承乾的女人,如親妹妹一般,但這話不能告訴云奶奶,他只好搪塞說自己最近忙于祭天,想要休息幾天,云奶奶唯獨這件事不容他推脫,還特意為辛月尋來了生子秘方,弄得兩人尷尬不已。
云燁化解了蝗災最不高興的莫過于侯君集,他聽說皇上還準備大赦天下,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侯君集決定立即派人解決李安瀾。另一邊,玲瓏趁獄卒不注意給李安瀾帶來了變裝衣服,然后按照公輸木的計劃布置好炸藥。黃鼠和公輸木加班加點終于將地洞打到了李安瀾的牢房,誰知這時兩名陌生的獄卒走了進來,玲瓏心中驚慌,誰知那兩人以為被她識破身份想要抓她,玲瓏奮力為李安瀾報信,并且打翻了油燈,火勢迅速在牢房蔓延開來。李安瀾聽到玲瓏呼救想去救人,下一面就看見她的尸體被丟了下來,兩人與刺客搏斗一番,迅速從密道逃了出去。
大理寺升起了熊熊烈火,云燁發現后當即想要沖進去救人,卻被守衛攔住。等到唐太宗收到消息匆匆趕來,卻只看到付之一炬的監獄殘骸,云燁蓬頭垢面地坐在門口,看著守衛一具一具往外抬尸體,知道看見有一具女尸手中握著的鉆石發簪,他心魂具裂,看著那被燒焦看不出面容的女尸,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唐太宗得知李安瀾遇害的消息也是大受打擊,盡管李安瀾再叛逆,他心中對她也是又愛又愧,從未想過有一日會白發人送黑發人。他將怒火全都發泄在侯君集與大理寺卿身上,命他們十日內查出著火真相。
李承乾強拉失魂落魄地云燁回到云家,辛月得知真相不知該如何安慰他,只好端來水盆伺候他梳洗。云燁回過神來看到她,一時間怒不可遏,指責如果不是因為辛月,李安瀾會好好嫁到云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辛月甘愿承受云燁的怒火,也好過看他自責,只是逝者已矣,她也不知道能夠做些什么。
李安瀾一死,侯君集雖然心中大石落地,卻覺得這場太火太過巧合,他命令王孚將刺客尸體處理掉,一旦發現風吹草動立刻告訴他。辛月正在為云燁熬粥,云奶奶急急忙忙地來找她,嘴里還喊著云燁不見了。她急匆匆出門去找,從守城為衛兵那里得知云燁在西市呆了一下午。云燁坐在回京時和李安瀾吃面的那家面攤里,腦海里全都是和李安瀾相處的點點滴滴,辛月過來勸他,云燁卻道如果那一日李安瀾選擇跟他離開,不管去到何方,他們也可以過這樣平凡卻幸福的小日子,只是這一切都再也不可能了。
云燁回到家,無舌正在等他,李安瀾的尸身按禮法送到了長寧觀,唐太宗痛失愛女憂郁成疾,此時想要見他。太上皇李淵向李承乾打聽昨夜皇城騷亂,今日所有人都避著他,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李承乾實在隱瞞不過去,只好將昨夜大理寺失火,李安瀾不幸葬身火海的事情說了出來。李淵乍聞此事險些暈倒,他越想越氣,不明白李家的子孫為何總要遭受如此劫難。
云燁見到唐太宗沒有半分好臉色,質問他是否對此事問心無愧,唐太宗明白他對李安瀾的感情并沒有怪他,反而對自己沒有保護好李安瀾充滿了自責。唐太宗告訴云燁,他懷疑李安瀾當日刺父是遭人離間,離間不成又擔心李安瀾供出他,所以才痛下毒手,他想讓云燁去查出真相,為李安瀾報仇。離宮之時,長孫皇后安排云燁明日到長寧觀為安瀾送葬。
翌日,云燁一襲白衣,帶著李安瀾的遺物準備給她送葬。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正在聽悼詞,李淵卻不請自來。李淵質問李世民,李安瀾乃大唐長公主,入葬為何如此倉忙草率,禮官解釋安瀾去世倉促,又是在受審期間,屬于負罪暴斃,按理不能入長陵墓。李淵一聽更為惱火,張口指責唐太宗是怎么當爹的,李安瀾自回宮以來坎坷不斷,獨居熏風殿,又被送去和親,最后連蝗災都強壓在她頭上,為何大唐卻容不得這樣一個女兒家。唐太宗本有愧色,但聽到李淵當著外人如此下他面子,忍不住頂嘴到他也是上行下效,跟李淵這個當爹的學的。這話一出更是火上澆油,李淵當場便被氣得吐血暈倒。
云燁到長寧觀為李安瀾守靈,他將項鏈、華容道、發簪一個個擺在供桌上,像沒事人一樣和李安瀾的牌位聊天,說著說著,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太上皇怒火攻心吐血暈倒,醒來后,他讓所有人退下,想和唐太宗單獨說說心里話,只是父子倆心結已深,如今又添新怨,沒說兩句,便草草散場。唐太宗叮囑長孫皇后,讓李承乾早日娶親生子,一來緩和一下宮中的氣氛,二來也是提醒他要盡到自己身為太子的指責。
云燁在長寧觀守靈,家中大小事都由辛月幫忙打理,他心中也十分感激。這日他還沒出門,卻突然有侍衛匆匆來稟長寧觀鬧鬼了,還有值夜的侍衛揚言親眼看到了公主的鬼魂,一時間人心惶惶,云燁并不信鬼神,但為了安撫人心,只好請來一位法師前來做法驅邪,那法師還贈與了云燁一道符紙,讓他為公主焚香消債。本以為事情就這樣解決,等他回到家,卻聽到嬸嬸也見鬼了,他料定是有人在暗中搗亂。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為李承乾挑選了秘書丞蘇亶之女蘇婉為太子妃,她出身書香門第,熟讀詩書,性格溫婉淑良,長孫皇后十分滿意,還特意安排李承乾與蘇婉單獨見面,以便他們培養感情。李承乾本想娶侯小妹,但唐太宗不滿意,長孫皇后只好提醒李承乾身為太子要做好取舍,若他實在喜歡,日后可以再娶侯小妹為側妃。
太子即將大婚的消息傳出,云燁偶然看到辛月在院中獨自哭泣,他特意帶了好酒去看李承乾,果然見他也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明明相愛卻無法相守,這大抵就是生在皇家的悲哀。云燁知道李承乾的無奈,告誡他不能一直耽誤辛月,不如就此放過彼此,他再給她一紙休書,讓她另尋良緣。李承乾執拗道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他讓云燁約辛月明早在金水門見面,到時自會有個了解。
黃鼠挖地洞到云燁書房偷東西,卻被云燁設好的機關抓了個正著。黃鼠被綁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求饒,云燁見他不肯說實話,決心先整治他一番。他用黑布蒙住黃鼠的眼睛,然后用刀在他手上割了一刀,在旁邊放上滴漏,故意告訴黃鼠這是他流血的聲音。黃鼠被關了一夜,誤以為自己流了一夜的血,為了小命只好坦白從寬,將做過的事全都說了出來。
云燁從黃鼠那里得知他曾與公輸木一起挖地洞到大理寺營救李安瀾,便找到公輸木藏身的破廟密室,卻被人一下打暈了。醒來后,云燁發現公輸木在自己身上翻找,他心知他是在找田和子留下來的魯班鎖,故意大聲道自己已經把東西藏起來了,他只會交給李安瀾一個人,否則就毀了它。聽了他這話,藏在暗處的李安瀾果然推門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