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被諸葛亮誤會,叫苦不迭。馬謖見事鬧大,玩笑過火,急站出為黃素澄清冤曲,說出了原是廖化組織了這幫朋友所為。?一向瘋瘋癲癲的廖九公,此時突然怒而責打廖化,口中罵道:小小畜牲,差點誤了我等大事!廖九公如此反常舉動,令諸葛亮一楞,也就不便再與黃素糾纏此事了。?諸葛與黃家聯姻,本就是諸葛亮想在南陽立足的計謀之一。黃承彥既是南陽豪強蔡瑁的姐父,又與荊州統治集團劉表聯襟,加上諸葛亮將大姐嫁給了在荊州頗具影響的蒯氏家族,此時,諸葛亮便成了與荊襄地區各路豪強有密切聯系的人物,而幷非身份低下的“布衣”了。對于如此一個諸葛亮,朱皓清剿,自然就需有所顧忌,加上劉表親自出面,為諸葛亮做保,終于化解了危機。?朱皓畢竟不是一個等閑人物,當時曹操將他調來這貧脊之地充任官職,他一是想借機報潯陽的兵敗之仇,對諸葛家斬草除根,二是因他已全身心投靠了曹操,而曹操遲早要鏟除漢室后人劉表,朱皓是在坐等良機接任這方天地。劉表保諸葛亮,朱皓眉頭一皺,屈伸之計也隨之冒出,親自上門向劉表請罪,用一番“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之類言辭抹平了剿諸葛亮留下的裂痕,另一方面備下厚禮,親赴諸葛亮婚宴。盡管廖化等頑童多有譏諷挖苦,朱皓也是含笑忍耐。?婚宴近尾,黃承彥問諸葛亮,兵法習研如何?待百日后再試一番。而此際,大師兄柳不凡卻倍感失落。論從師,他在諸葛亮之前,而這含有一百零八陣的兵書,他只有緣份習讀了七十二地煞陣法,況且做師父乘龍快婿的念頭今日也徹底斷了,眼見眾人歡愉,諸葛亮與黃素締結良緣,心中怎是滋味??歷來有禮儀,夫妻雙入洞房,余興就是“聽墻根”之類。所幸新婚三日無大小,老頑少痞,盡興玩去。于是一幫平日朋友,自是不愿錯失良機。其中最苦的就算是廖化了,身負為蔡氏玉姣“通風報信”重任。?諸葛亮離了酒宴大廳。被眾人相擁,向后院走去,想進洞房,豈料在后院門前,便被黃素的侍女攔住,她端出一盤亂麻,說此乃小姐吩咐,讓新姑爺解此啞迷。眾人一時起哄,論天下者的有,論荊中局勢者的有,更有甚者,將亂麻比喻為諸葛亮目前所處情形,借玩笑說黃素是在問諸葛亮,處于小喬、玉姣、黃素之間情愛亂麻該如何處理?正當眾人亂議之際,諸葛亮拔劍三斬,眾人一時嘩然,感到莫明其妙,只聽待女笑道:姑爺請入!眾人一時驚詫,倒是龐統解釋道,黃素幷非小家閨秀,這是新娘子黃素試考諸葛亮可知天下局勢,可知自身重任??眾人嘩然,已知今夜新娘刁難,新郎洞房難進,一時議論紛紛,為諸葛亮擔憂。?而此刻,廖化已將此難題,飛傳玉姣。?玉姣一笑,此時恨不能表姐黃素將那試題,再出得更為古怪,恨不能讓諸葛亮今夜難入那洞房……
諸葛亮進了后院,雖然這是自家之房,卻已被黃素侍女等全然掌握那洞房。因為這時入門需再過一關:又一侍女端了一盤散沙,二難諸葛亮。眾人一時懵住,不解其意,此時諸葛亮則用奇謀破解了難題。?入了洞房,只見三待女攔在床前,不許諸葛亮上前一步,端出一盆清水,問:姑爺,這是一盆清水同時也是一道題,看你怎么答出?諸葛亮一時語塞。?房外聽墻角腳的頑童聞言,一時懵住,廖化再次飛傳玉姣,玉姣此時已知亮二度難關,幾近心灰意懶,聽了廖化之言,轉憂為喜,只有把希望寄于第三難。玉姣細想,也不知這水是什么意思,想想諸葛亮也難過這一關,于是面露笑容,靜待其變。?洞房之內,諸葛亮一時語塞,黃素卻幷不理會,只是自已把那紗燈旁移,垂帳輕解外衣,那刻間,丑女肌體如玉,迷離如仙,似夢似幻,把個諸葛亮看得發了呆。這時諸葛亮則柔情似水,輕語乞求,洞房之中,好一場喜劇鬧劇,夫妻調侃,到得后來,諸葛亮只好聽命黃素,再靠自家功底,過那第三難關。?這邊三老聚在一起喝著酒。二老笑戲黃承彥,黃承彥一面談笑風生,一面心里想著女兒,不知諸葛亮能否過黃素三關。倒是廖九公,窺見黃承彥的心事,嬉笑怒罵之間暗示黃承彥,諸葛亮必過此三關。?面對這場人人關注的姻緣,宜陽義士表現得卻出人意料,十分冷淡,獨自飲酒時,他卻陷入了沉思、憂郁……?哪知這時,諸葛亮面對著那盆清水,說出了一句話:水生慧也,諸葛亮卻醉也,愛妻天姿國色,誰人誤傳丑女。黃素此刻高聲說道:夫君可近床前。此三難一解,廖化自然飛傳玉姣,廖化無心,只當兒戲笑料,豈知玉姣聞聽諸葛亮過了三關,頓時心灰意冷,拔劍立起,沖出了房門……
玉姣沖出房后,仰天長嘯,揮劍亂舞,一顆清淚,黯然滴下。?玉姣來到昔日教亮武功之地,撫今追昔,情景重現,憶罷負心郎,錚錚巾幗女雄,突而拔劍,橫向頸間,就要自刎。?幸虧龐統有心,暗地里跟著玉姣,關鍵之際,一劍橫挑,令玉姣求死不能。?這邊“聽墻根”眾人戲鬧,那邊柳不凡在喝悶酒。朱皓等自然觀風察色,瞅準了柳不凡可以利用,二人一真一假大醉,期間朱皓已完成了收買不凡的過程。?柳不凡畢竟城府不深,醉酒狂言,不放過諸葛亮,朱皓借機與柳不凡密謀,想加害諸葛亮。?諸葛亮既入了洞房,黃素怎會冷落,自然溫柔百般,諸葛亮自是知足,婚后日子,倒也快活。只是,諸葛亮渾然不知,圍繞著這段聯姻,幕后發生了那么多的麻煩。?新婚過罷,夫婦去拜見姨父劉表。劉表此時占據荊州一帶,但他是位昏庸無能之人。諸葛亮與黃素以晚輩身份前來拜謝,適時諸葛亮暗揣私心,一求明主,二觀荊州地形。諸葛亮的聲譽畢竟也風傳到劉表耳中,劉表考慮到已是親戚,便想留諸葛亮在手下充一小職。諸葛亮夫婦荊州小住,因此一住數日。然而這段日子,諸葛亮經過仔細觀察后,察知劉表確非明主,剛腹自用而又昏庸,諸葛亮徹底失望了。?在此期間,倒是劉表幕下一謀士——楊琪,屢次提醒劉表,試探劉表,是否真心用諸葛亮?而劉表卻表現出的是對諸葛亮幷不重視。由此楊琪心懷鬼胎,對諸葛亮準備下毒手。原來他與朱皓也有勾結,見劉表幷不器重諸葛亮,自以為殺了諸葛亮,劉表也不會追究。?諸葛亮與黃素小住幾日后,就察覺了其中的一切,夫婦擔憂劉表會軟禁諸葛亮于此,更擔憂諸葛亮被人謀害。兩人定計,于是每日諸葛亮瘋癲異常,時狂時迂,言談舉止間,鬧出了不少令人噴飯的笑話,終使劉表感到了厭煩,視諸葛亮成了個包袱。實際上在這游逛之際,諸葛亮已將荊州大概情形一一考查,然后借故離開了荊州。?楊琪見諸葛亮離去,為主公劉表不知用人而心生惋嘆。同時,另有人暗中派出人手,假扮成強賊,急追諸葛亮夫婦,想把他們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