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安方面,朱德、任弼時和劉少奇一起商量如何配合毛澤東的談判,他們認為還是應(yīng)該先抓住東北。
毛澤東跟周恩來和王若飛討論后決定,要先做出姿態(tài),讓社會各界都看出他們對于談判的誠意,能夠在后面討論時,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并希望通過談判解決盡量多的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的,也要爭取有一個延緩,不在實際中形成沖突。
蔣介石為談判程序的安排是先進行一個一般性的交談,以摸清對方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分門別類,根據(jù)政治、軍事、和平建國,一個一個解決問題。但蔣介石只是把談判當成一種手段,如果談不好,還是要軍事上解決。
雖然談判的一開始就進行的非常艱難,毛澤東還是認真的為后面的談判布置做準備。
毛澤東利用談判間隙的時間去看望了宋慶齡,他的主張和觀點得到了宋慶齡的支持,然后毛澤東又去看望了重慶的一些民主人士。
重慶的各報也都發(fā)了社論,歡迎毛澤東來渝談判,且對談判都抱有希望,蔣介石生氣地下令讓下屬把報紙管起來。
各個戰(zhàn)區(qū)國共兩方對日軍占領(lǐng)區(qū)的爭奪也還在談判的同時進行著,蔣介石是在軍事和談判桌上兩條戰(zhàn)線同時壓迫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對敵人的的進攻也是堅決反擊。
張治中在桂園為毛澤東設(shè)私宴,請來了孫科和于右任等人,還邀請了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