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開起來了,陳夢蕾印制了一批T恤售賣,準備將售賣所得捐給學校的基金會。吳一白現在成為了學妹心中的偶像,吳一白鼓勵學妹和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搶飯吃,需要更加勤奮才是。在校友會上,趙海鷹宣布成立金鷹基金,用來孵化財經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的創業項目。
電視臺《金融精英》欄目邀請了趙海鷹、查爾德和徐敬之作為嘉賓,趙海鷹和查爾德各自闡述了自己的金融理念,趙海鷹覺得金融應該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查爾德卻認為金融是用錢賺錢的一種工具,所以在美國現在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金融家。徐敬之贊同趙海鷹的觀點,所有經濟的健康增長都是以實體經濟為核心的,所以金融應該是服務于實體經濟,從而完成利益增長和使命。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特大地震。這場大地震讓所有人的心都緊緊懸著,地震發生之后,遠在上海的海鷹、夢蕾、春生、冬梅等所有人,都開始傾盡全力,夢蕾春生等人更是首當其中的來到災區支援,在這里,夢蕾看到了一個小姑娘,這個女孩叫楠楠,她的媽媽是一所中學的老師,地震發生的時候她的媽媽為了學生,被壓在廢墟之下,夢蕾趕緊去找指揮部了解到,楠楠媽媽早已經遇難,看到小女孩的樣子,夢蕾難受極了,因為連日的奔波和憂傷,夢蕾最終倒下了,海鷹將夢蕾接回上海,海鷹安慰夢蕾,回到上海,災后重建更為重要。
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華美集團因為中國區的業績僥幸逃過一劫,這讓華美集團開始準備將發展重心轉移到中國來。查爾德將明誠制藥的股份轉讓給華美集團,但是提出條件在五年之內不能將明誠制藥的股份轉讓給永康或者是海融集團,布朗答應了。馬總也找到布朗,他提出經濟家和企業家還是有所不同的,企業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跨越障礙,抓住機會,這個理念贏得了布朗先生的贊賞。
在陳夢蕾的推動和努力下,華美集團正式和海融公司簽約,華美正式進軍中國市場,而海融公司也開啟了國際合作的新篇章。在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提出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海融公司曾經傳出丑聞,布朗和趙海鷹都表示這件事情已經得以澄清,華美集團也會保留誹謗者的起訴權。查爾德聽到雙方合作非常不善,他這才反應過來,當初將明誠制藥的股份賣給華美之前,華美的總裁布朗就早已決定要和趙海鷹合作。查爾德向布朗發難,布朗說他并沒有違反約定。查爾德利用陳夢蕾攻擊趙海鷹,趙海鷹說自己已經掌握了查爾德造謠的證據,如果這個時候公布出去,恐怕他離開中國不會很容易吧。
真正讓布朗選擇上海的原因是因為他對上海的情懷。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遭到納粹屠殺,當時上海敞開大門,庇護了兩萬猶太人,布朗先生的父親就是曾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當趙海鷹得知這件事的因果后,他決定幫助布朗找到恩人。經過海鷹的努力,終于找到了布朗先生的恩人,這恩人不是別人,正是徐敬之的父親,布朗先生和徐敬之見面之后,他激動的告訴大家,上海對自己而言,是一座溫暖而感動的城市。
陳夢蕾的父親住院了,醫生告訴她陳工的腦袋里長了腫瘤,其實在五個月前就已經發現了,現在保守治療已經沒用了,但手術的風險還是很大的。陳夢蕾遲遲做不了決斷,趙海鷹讓她盡快做出決定,不管發生任何的事情,自己都會陪著她。好在陳工的手術很順利,只要在ICU觀察三天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了,這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