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臨走前擺了宴席請平日關(guān)系好的朝臣一聚,眾人在酒桌上猜測皇上為何突然將吳王調(diào)離長安,有人認(rèn)為是青玄行刺一事,有人覺得是吳王不肯幫皇上立妃一事,房遺愛斥責(zé)皇上為了武媚娘竟然做如此荒唐之事,他們認(rèn)為吳王更適合成為天子,比起皇上他們更愿意追隨吳王,吳王讓他們不要再提這種謀反的話。
房遺愛回到家后將宴會上的情景告訴高陽公主,實際上高陽公主故意讓房遺愛說那些話,念想一旦被旁人說出,吳王就會想辦法實現(xiàn),由此一來吳王一定會造反。
李義府與武媚娘見面,他向武媚娘匯報他在亥時看到吳王與李績見面。武媚娘問他為何會在亥時會在吳王府附近,自吳王回到長安以來,李義府就很看好吳王的前程,他打算在亥時去巴結(jié)吳王時正好看見吳王到長安城外的樹林里密會李績。
李績問吳王為何約他出來,吳王告訴他自己離開長安的真正原因,吳王打算一年后先帝李世民忌辰之日率領(lǐng)一個精騎部隊回到長安。到時候吳王將會改變長孫無忌在朝堂中一手遮天的局面,他需要李績的幫忙,所以才約他見面。
李義府認(rèn)為吳王的一番話形同叛亂便回來稟告武媚娘,武媚娘讓他將此事保密,不許告訴任何人。
王皇后請來一名道士入宮以金針為皇上醫(yī)治風(fēng)疾,皇上的頭痛有所緩解,之后皇上對王皇后大加賞賜并在夜里留宿立政殿。
道士叫明道長,聽說明道長緩解了皇上的頭痛,蕭淑妃便來立政殿一探究竟。明道長說自己擅長厭勝之術(shù),厭勝之術(shù)是在背后陷害他人的法術(shù),只有對他人極其怨恨才能生效。
蕭淑妃讓明道長證明給她看,如果他能成功,蕭淑妃也贈給他三箱金帛,否則就割掉他的舌頭。明道長讓蕭淑妃在紙上寫下自己想到的數(shù)字筆畫,很快明道長寫好了紙條,他在正面寫了武,這代表蕭淑妃最為痛恨之人的姓氏,背面所寫的數(shù)字也與蕭淑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