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膽信心滿滿的勸說著鄉(xiāng)長,可村民們卻開始動搖。先是瞎老尹守著老鐘哭窮,接著三猴兒家里不想賣豬籌錢,小轉兒也猶猶豫豫。
這時,燈兒又站了出來,細數(shù)著牛大膽多年來對村民的恩情,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村里籌款,村民們拿出手的錢零零散散,只有燈兒拿出了二百元,可離辦廠的錢也是差的很遠。
牛大膽計劃著賣掉磨房換錢,小娥子跑來說燈兒為了籌錢要把房子賣掉。牛大膽半路攔住了買燈兒房子的人,略施小計才把房契要了回來,還給了燈兒。
牛大膽心疼鄉(xiāng)親們又是賣房,又是賣棺材板的湊錢,開會決定把錢分回給大家,取消辦廠。
結果大家相互鼓舞,又團結一致決定變賣家當支持辦廠,但錢的數(shù)量差得很遠。燈兒找到發(fā)愁的牛大膽,告訴他現(xiàn)在倒賣棉花可以賺來錢,兩人決定出去試一試。
牛大膽和燈兒來到棉花廠看著堆成山的棉花,為兜里的這點錢犯起了愁。倆人看著街上熱乎的肉包子舍不得吃,坐在小旅館里啃起了餅。燈兒和牛大膽商量著“借雞下蛋”,想著賒了棉花去倒賣,多籌點錢。
第二天,牛大膽和燈兒請棉花廠廠長下館子吃飯,提賒棉花的事。哪知這個廠長要了一大桌子菜,還說想賒棉花就得押值錢的東西。
燈兒靈機一動和牛大膽扮起了兩口子,說要把自個兒押了來賒棉花,結果被廠長識破了身份。其實這個棉花廠廠長早知道牛大膽和燈兒的身份,也知道牛大膽舍不得吃,為了省錢讓燈兒睡一屋,自己出來坐一宿的事。
廠長敬佩牛大膽過去借地種田,帶領鄉(xiāng)親們致富的精神,同意讓牛大膽賒棉花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