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過去了,18歲的亞也順利從殘疾人學校畢業。回家之后,父母及家人為她準備了舒適的臥房,但亞也感到并不滿足,她需要的不是舒適的生活空間,而是希望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麻生考上城南大學醫學院,并推著亞也的輪椅帶她一起逛校園,看著其他不斷走動的情侶們,亞也感到很難受。?亞也自動要求住院,表示希望能每天都努力做復健,而不只是定期到醫院作,希望可以在還能動彈的時候用自己的雙腿走路。某天麻生來看她,正碰上亞也倒地失禁,亞也為此感到非常難堪。?參加以前殘疾人學校兩位老師的婚禮時,亞也給了麻生一封信,開玩笑說這是情書。回到醫院,亞也突然發生吞噎現象,看著喘不過氣大汗淋漓的亞也,父母和水野醫生都非常難受,亞也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寫信告訴麻生,要和麻生徹底斷絕關系,并含淚問出“我能結婚嗎?”,在場所有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去往遠方,眼淚流盡的地方時間如梭,很快就五年后了,這時的亞也已經20歲了。亞也的病情惡化到已經不能走路了,只能躺在床上或者讓人抱扶到左輪椅的亞也,感到非常絕望,她在日記本上寫下不明白自己為什么還活著的話。但她仍然每天堅持寫日記,她告訴母親潮香,這是現在自己還活著的唯一證明。某天麻生帶著亞也的讀者寫來的明信片,原來亞也近年來一直在雜志上連載自己的日記,鼓勵了很多人。亞也再次看到了生存的意義,重新燃起來對生存的渴望。醫院謠傳水野醫生要跳槽,亞也聽了很在意,當面詢問水野,水野告訴亞也,亞也是自己的病人,永遠不會拋棄她,亞也聽了感到很安心,并告訴水野,希望自己死后能捐獻遺體,以供水野研究這種病的病因之用。亞也慢慢不能說話也無法寫日記了,每天躺在病床上的她,只能利用讀字板和人緩慢地交流。某天夜里麻生來看亞也,兩人作了一生中最長久,也是最后一次的交流。麻生告訴亞也,遇到亞也之后自己才敞開了心扉,并懂得了人生的意義,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人毫不在意,學會了珍惜。?最終,亞也于25歲離開人世。留給人們的是對生命的渴望,并教會許多人什么生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