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颶風“丹尼爾”10日襲擊北非國家利比亞東部,引發嚴重洪水災害。利東部一官員表示,東部德爾納市(Derna)洪災遇難人數已經超過5300人。紅十字會警告稱,利比亞東部的特大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預計將急劇上升,據報仍有至少1萬人失蹤。
報道稱,洪水導致利東部地區兩座大壩決堤,引發嚴重災害,多個社區的居民被沖入大海。分析認為,水壩決堤只是釀成這場天災的導火索,政治分裂、經濟不穩定、環境惡化、基礎設施破舊等因素匯聚在一起,導致了此次災難的爆發。
▲洪水導致利東部地區兩座大壩決堤,引發嚴重災害
當地官員:四分之一城市被沖垮
到處都是遇難者遺體
利比亞當局12日表示,洪水導致利比亞沿海城市德爾納附近的兩座大壩決堤,摧毀了該城市的大部分地區,甚至將一整個社區沖入大海。利比亞東部官員希赫姆·阿布·奇基瓦特稱,“不夸張地說,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已經消失,很多建筑物都塌了。”
▲德爾納洪水前后衛星對比圖
希赫姆稱,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遇難者遺體,“海里、建筑物下都是尸體。”當地居民桑多斯·舒瓦伊卜在社交平臺表示,她當時正在家里,突然被洪水沖走了,“我旁邊有尸體,我上面有尸體,我下面也有尸體。”桑多斯最終被沖入淺水區,并被送往醫院。“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的家人都失蹤了。”
39歲的當地居民穆斯塔法·薩勒姆表示,自己一下失去了30名親人,“當時大多數人都在睡覺,大家都毫無準備。”另一名居民拉賈·薩西回憶稱,當時還以為只是下暴雨,結果半夜聽到一聲爆炸聲,后來才知道是大壩決堤了。“整個家,只有我、我的妻子以及小女兒幸存,其他人都死了。”
世界衛生組織利比亞國家通訊官員拉米·埃爾沙希比表示,德爾納正在發生“難以理解的災難”。救援人員卡西姆·卡塔尼透露稱,由于道路損毀嚴重,外部救援人員很難抵達德爾納。現在德爾納沒有干凈的飲用水,也非常缺乏醫用物品,“當地唯一的一家醫院也無法再接收病人,因為已經有700多具遇難者遺體等待處置,而醫院規模不足以再接收病人。”
美國與利比亞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謝尼卜稱,他此前經常前往德爾納,“那里的情況非常夸張。當地唯一一家還在運營的醫院,是一棟有五間臥室的出租別墅。”
何以至此?
“天災”還是“人禍”?
分析認為,水壩決堤只是釀成這場天災的導火索,政治分裂、經濟不穩定、環境惡化、基礎設施破舊等因素匯聚在一起,導致了此次災難的爆發。
從地理位置上看,德爾納位于地中海沿岸。據聯合國介紹,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地中海海域擴張,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被侵蝕并引發周圍地區發生洪水。其中,利比亞低洼沿海地區面臨的風險尤其大。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平均來說,地中海每年都會遇到1~2次類似的颶風。隨著氣候變暖,更熱的空氣可以吸收更多水分,而颶風帶來的降水也隨之變多。此外,在夏季過后,地面變得干燥,無法吸收大量水分,也是導致德爾納受災嚴重的因素之一。
▲利比亞德爾納,洪水過后滿地狼藉 圖據視覺中國
據報道,就在利比亞洪水發生的前幾天,北非另一國家摩洛哥才遭遇了嚴重的地震。不過,專注于研究利比亞政策的薩德克(Sadeq)研究所所長阿納斯·埃爾·戈馬蒂指出,這兩種災害不可相提并論,“地震是不可測的,而發生在利比亞的洪水災害是可測的。但當局并未監控相關情況,也未對居民發出警告。”
媒體在2022年10月曾報道,利比亞將于同年12月底前完成對國家各主權職位人選的任命,以成立統一政府,結束國內東西部兩個政府對立的局面。但事實上,利比亞現在仍處于兩個政府并存的局面。
據悉,利比亞位于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自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陷入動蕩之中,一度形成西部和東部兩個政府分庭抗禮的局面。得到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與支持它的武裝力量控制西部部分地區,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則與“國民軍”結盟,主要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此次發生洪災的德爾納屬于后者的控制范圍。
從基礎建設設施來看,德爾納市的基建非常老舊,且年久失修。德爾納市副市長曼德諾得稱,該市的大壩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維修過了,且該市的其他基礎設施也無法抵御洪水。“垮塌的兩個大壩自2002年以來就沒有再維護過,而且它們并不大,其中一座大壩只有70米。”利比亞水文學家阿肖爾曾在去年指出,反復的洪水對德爾納造成嚴重威脅,他當時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對大壩進行維護。
報道稱,在災難發生后,該國西部政府已向德爾納伸出援手,派遣了一架搭載著14噸包括藥品、裹尸袋等物資以及87名醫護人員的飛機前往災區。不過,謝尼卜指出,利比亞長期以來的東西方割裂導致雙方存在巨大的裂痕和怨氣,而這也將對后續的救援工作造成重大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