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有市民曝光了遼寧朝陽和平街一小區的單元門被稱為“史上最矮單元門”的現象。視頻拍攝者稱,該小區有4個單元門都是矮門,“高約一米五、寬約一米二”。據涉事小區所屬的龍城區紫金苑社區介紹,這一現象是由于該小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時地面找平導致的,社區已將問題反映給相關部門,目前還在等待解決。(據9月8日新京報我們視頻)
相關視頻截圖
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大人進出單元門,都要彎腰低頭,進去之后通過一個搭起來的板子往下走才能正常進入樓道。
不過,這是不是“史上最矮單元門”,恐怕還存在疑問。在某平臺的網絡留言中,不少網友都表示老舊小區改造時存在類似的問題,制造了不少過矮的單元門,有的比這還矮。一位網友說,小區本身地勢低矮,如果不墊高找平可能會積水,結果改造之后顧此失彼,給市民生活帶來新的不便。
此事匪夷所思之處,就在于哪怕是為了解決積水問題,也不能制造新的問題。老舊社區改造是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難道改造一方只看到地面不平,沒看到單元門的高矮問題嗎?解決老問題,制造新問題,同樣會讓人煩心。
“史上最矮單元門”讓人們看到了改造中的“敷衍”之處,從而懷疑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畢竟,哪怕是老舊小區改造,同樣應該有設計方案、施工圖紙,最后也需要通過有關部門的驗收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難道,連人都不能正常進出的單元門,施工方到驗收方都沒發現,就這樣交付給居民使用?“史上最矮單元門”的出現,恐怕不是社區向上級反映解決就完事,此事涉及改造工程的方方面面,應該查清楚,給居民一個交代。
一些地方的老舊小區改造,都有政府補貼資金,這些資金應該用在刀刃上,用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對于這樣的民心工程,更應該加大對改造資金的監督,把好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上去。
一方面,當地應該盡快改造過矮的單元門,讓群眾能夠正常出入,另一方面,相關小區的改造工程,應該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整修方案是誰定的,又是誰驗收的,是怎么通過驗收的,都應該拿出來。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