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毛澤東、蔣介石都認定“在大陸的最后決戰在四川”。為了避諱國民黨軍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及渡江戰役、寧滬杭戰役慘敗逃到臺灣“落草為寇”,蔣介石把臺北有名的風景區草山,改名為陽明山。蔣介石決意在四川與毛澤東作最后決戰,部署胡宗南二十萬大軍守川北大門,宋希濂率十八萬大軍阻遏林彪所部由東大門入川。毛人鳳截獲宋希濂給陳明仁的電文。蔣介石急派毛景彪去重慶監視宋希濂及盧漢、劉文輝、王陵基甚至張群的動向。與此同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確定進軍大西南的戰略方針是“聲北擊東”。賀龍派部進攻胡宗南,擺出攻打川北大門態勢,劉鄧大軍從川東、川東南暗度陳倉。
龍云在香港發表策動云南起義的聲明,楊杰勸說盧漢適時和平起義。盧漢感到壓力很大。宋一痕向盧漢傳達周恩來的指示:只有用“昆洛”代號與你接頭的人才能代表中共。李宗仁派解放大西南分集劇情介紹?第八軍、解放大西南分集劇情介紹?第二十六軍、解放大西南分集劇情介紹?第八十九軍向云南進軍,李宗黃到臺灣請蔣介石派軍隊把盧漢扣起來,蔣介石自有打算。1949年8月19日劉鄧下達川黔作戰命令,為保密,二野的密碼、番號暫停使用,一律經由四野指揮。
為完成毛澤東“聲北擊東”的戰略部署,二野三兵團先演聲西的好戲,十二軍在蕪湖火車站快速登車北上,鄭州再大張旗鼓做出西出陜南的樣子,而主力卻登車南下,人不知、鬼不覺地向湘南開進。蔣介石飛到重慶,宋希濂、胡宗南陳述將主力轉移到滇緬交界的理由,蔣介石憤怒斥責,命令他們守住川北、川東大門。蔣介石主持軍事會議,作出共軍從川北入川的軍事部署。會后,西南長官公署參謀長劉宗寬立即將會議決定交房先生發往北平。毛澤東看后指示彭德懷、賀龍,在秦嶺以南多放幾聲禮炮,讓蔣介石堅信共軍就要叩開入川的北大門了。遵照毛澤東指示,三野有關四川的情報關系、四野建立的與劉宗寬的情報關系轉到二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