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終于還是打來了。
站在高高的城墻上,晉王李定國看著城下那個一身清軍打扮的吳三桂,心中難抑一股怒火,不禁指著他破口大罵起來。當年就是這個叛徒放清兵入關,致使明朝大好河山落入蠻夷之手,逼得崇禎帝上吊自殺,吳三桂自己倒撈了個平西王的稱號,如今還趾高氣昂地來攻打南明,真是軍中敗類。
城外吳軍嚴陣以待,吳三桂倒是對晉王的辱罵毫不在意,自打降清后,這種話他已經聽得不能再多了。吳三桂是個志在天下的人,清軍不過是他覬覦天下的一枚棋子而已,早在降清之前,他就跟多爾袞約定要劃黃河南北分治,不成想后來世事動蕩,自己被迫歸降清朝,只做了一個平西王。如今已經取得了清廷的信任,得以領軍攻打云南的永歷帝朱由榔,只要掃清南方明朝殘余,兵強馬壯的自己從此便可坐擁整個南方,屆時養精蓄銳率軍北上,再把清軍趕回關外,整個大明的江山就姓吳了,至于多爾袞的清軍,就先讓他們幫自己收拾崇禎留下的爛攤子吧。
吳三桂志在必得,南明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與自己抗衡。這一戰,將是明朝的終點,也是自己稱霸中原的起點,于是吩令下去,即刻開始攻城,日落之前必須拿下。
一時間炮火紛飛,漫天箭矢。
城外酣戰之時,永歷帝朱由榔命人在宮中堆起了高高的柴堆,他已經稱帝十幾年,如今內外憂患,實力薄弱,雖然晉王驍勇善戰,但畢竟己方已經是強弩之末,想必吳三桂很快就會殺入宮中,屆時明朝皇室將會在自己這里終結。一想到這里,朱由榔不禁悲從中來,目前他只有一線希望,就是即將臨盆的皇后會生出皇子還是公主來,欽天監正曾經算過,倘若是個皇子,那皇室仍然后繼有人,只要明朝火種不滅,還有重回燎原之勢的希望,但如果是個公主,那就是天要亡大明,也罷,屆時就讓眾人點燃這高高的柴堆,送自己一程吧。
東宮那邊忙成了一團亂麻,神醫樊離已經在皇后的帳前等候多時。今天皇后和晉王妃兩人同時臨盆,他作為朱由榔的心腹,又是晉王的好友,本來應該對晉王府那邊有所照應,可現在關系到整個明朝存亡之際,他有義務保證皇后順利分娩,也有義務見證皇室后代的出生,因此只好待在宮中,專心服侍皇后。皇后的分娩過程異常艱辛,晉王府那邊生下王子后好久,一聲嬰兒的啼哭才從皇后屋中迸發出來。是個公主!
樊離心都涼了,難道大明真的氣數已盡,漢人的江山終將落入蠻夷之手?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門外,內務府總管來催問生產結果,事態緊急,樊離決定鋌而走險,對外謊報皇后順利誕下皇子,隨后立即前往晉王府,將這兩名剛出生的嬰兒調換,晉王妃雖然難以割舍,但為了大明的未來,也只好含淚答應。
公主換王子的事只有樊離和兩個孩子的母親知道,永歷帝可是一直被蒙在鼓里。朱由榔一早就聽說,清廷順治剛得了個兒子,取名玄燁,含義光明燦爛,想到自己此時也得一皇子,認為這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將來大明必定重振旗鼓,頓時心中滿是歡喜,將襁褓中的男嬰封為太子,賜名慈煊,取意太陽的光輝,寄予了厚望。興奮之余,還給晉王新出生的女兒賜名易歡,卻不知這才是他的親生骨肉。
吳三桂很快便攻克城門,直入城中。朱由榔匆忙派人將太子送去臺灣,隨后倉皇南逃。想到就要骨肉分離,皇后臨行前特意去了一趟晉王府,將家傳的玉佩送給小公主,隨后也揮淚離去。
吳三桂在宮內四處搜不到朱由榔的蹤跡,便將宮內眾人押在一起,挨個詢問,不知道的便就地斬殺,隨后再問下一個。年邁的內務府總管心軟,不希望無辜的人受牽連,只好指認了晉王妃來保全眾人性命,與吳三桂談妥條件,放掉眾人后,對王妃心懷愧疚的總管一頭撞向厚厚的城墻,以死謝罪。
南明勢力薄弱,朱由榔現在全仰仗晉王才能茍延殘喘,想到這里,吳三桂覺得也不虧,于是命人將晉王妃押赴晉王軍前,以李定國家眷的性命和高官厚祿威逼利誘。吳三桂知道,李定國是個硬骨頭,肯定不會投誠,但面對這種兩難抉擇,他肯定會猶豫,兩軍交戰時,主帥猶豫是大忌,輕則士氣受損,重則軍心動搖,自己怎么樣都有利。
李定國疆場浴血多年,很快便洞悉了吳三桂的真實意圖。現在永歷帝正在逃亡,他的任務就是斷后,盡管此戰必敗,但能多拖一刻,永歷帝逃生的希望就多一分,因此堅決不能動搖士氣。李定國分了一半部隊給兒子李嗣興,讓他護送皇上及后宮,自己則拈弓搭箭,咬牙將妻女射殺在陣前,終于穩住了軍心。
一番苦戰后,吳三桂終于全滅李定國部隊,收拾戰場之時,卻聽到一聲啼哭,原來是皇后送的玉佩救了易歡一命。幾員大將皆被李定國斬殺,吳三桂本想用這個孩子來祭奠自己的陣亡將士,但自己雖然征戰多年,也無法對孩子痛下殺手,于是把這個孩子留在荒涼的戰場上聽天由命,率部繼續追擊朱由榔。入夜,瓢潑大雨洗刷著慘烈的戰場,樊離幾經摸索,終于找到了襁褓中奄奄一息的公主,將她帶往明珠谷隱居起來。
八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易歡也逐漸長的伶俐聰明,這天是她的生日,不知怎么的,樊離今天特別想帶她出谷玩一圈,從小到大都沒有出過谷的易歡也雀躍不已,滿腦子里都是那些只聽過沒見過的好吃好玩的東西。可二人剛到集市上,卻發現逃亡緬甸的朱由榔被押回了云南,午后將在鬧市中處以絞刑。樊離無法搭救,只好目送了永歷帝等人最后一程,他不停地叮囑著易歡,讓她牢牢記住刑臺上受刑人的面孔。
當晚,樊離趁著夜色回到刑場,向萬歷帝等人尸體告別,不想吳三桂早有埋伏,樊離苦戰中受傷,幸而一群黑衣人蒙面從天而降,亂戰中將他救出,原來是多年來躲避在外的晉王李定國。
消失的這幾年里,李定國一直與各地反清志士聯絡,不斷刺探清廷情報。這次營救樊離,也讓李定國意外得知了當年換嬰的真相,雖然心知明朝已確實滅亡,可身邊還有很多人仍然懷抱著希望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奮斗,于是護送著樊離回到明珠谷后,李定國便召集眾人,假托朱由榔遺旨,為朱慈煊和李易歡定親,這樣二人的后代也勉強算是明室血脈。
如今永歷帝被絞,明朝殘存的力量薄弱,反清復明的希望只能落在下一代身上,為了發展實力,也為了教導出合格的領導人,李定國選擇定居于明珠谷,與其他奇人能士一起教育太子及其他后代,為光復明朝潛心準備。其中李定國負責傳授兵法,樊離的妻子李勝男負責教授兵器,樊離負責傳授醫術與毒蠱之術,文人葉明章負責傳授四書五經與琴棋書畫,乃至天文地理,唐一手負責傳授易容變聲和縮骨變形,而雪衣居士則負責傳授暗器和機關。
易歡只有八歲,本來就是個貪玩的小姑娘,一聽到這么多課程頭都大了,唉聲嘆氣得抱怨以后沒有時間玩耍。朱慈煊雖然和易歡一樣大,但從記事起,便理解自己肩負重任,是所有人的希望,因此雖然年幼,但已經是行事穩重,少年老成之態,面對這樣滿是課程的童年并沒有什么怨言,反而還會像個大人一樣教育易歡。
很快,這群年紀相仿的孩子們便進入了學生時代,可能人各有天性,李易歡對枯燥乏味學習生活完全無法提起興趣,于是仗著自己聰明伶俐,處處偷J耍滑,只可惜總是被幾位師傅發現,免不了被一頓斥責。這要是一般的孩子,經過師傅們幾次斥責,也會慢慢收轉心性。可李易歡襁褓中曾在戰場上跌落在地,又遭受雨打風吹,自小便落下了頭疼的隱疾,聽著諸位師父對她的斥責,易歡只覺得眼前天旋地轉,一下便暈倒在地。
可以治療,但是需要有一種特別的藥引。疾病都是命中劫數,龍珠就是皇帝的眼淚,楊六郎用了龍須風發。樊離寬慰。
如果李易歡是自己的骨肉,李定國斷然不會放縱她,可易歡畢竟是永歷帝的血脈,自己當年又差點射殺掉這位公主,每每想起這些事,李定國就自責不已,于是給李易歡開了綠燈,允許她除了一些自保之術,其它課程可以隨心學習,這可是李易歡求之不得的事情,從此她便每天悠閑自得地看著眾人辛苦學習,要么就縱情山水。大家都知道易歡的病情,加上她比其他人都小,還整日里愛插科打諢,眾人都對這個可愛的妹妹喜愛不已,一群人常在一起打打鬧鬧,情同手足。
求學生涯總是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大家都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年,除了李易歡,其他人都先后通過了結業考核,正式出師。而易歡依舊每日閑情逸致,在山清水秀的山谷中恣意玩耍,悠閑的時光將她滋養的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
看著學生們完美地通過考核,最開心的莫過于李定國,想到反清復明的大計終于可以拉開序幕,他內心就抑制不住一陣激動,于是召集了所有人,向他們講述了隱匿多年的秘密。
崇禎皇帝當年預感到難敵清兵鐵騎,早早地把朝廷的全部金銀財寶藏了起來,又舉國召集能工巧匠,打造了一個精密的機械銅匣,將藏寶圖和各地忠心義士的名單安置其中。銅匣只能由三把金鑰匙一起插入打開,否則里面的文件會自動銷毀。除了財寶和名單,崇禎皇帝還籌建了三處秘密基地,只是晉王只知道兩處,便是延平王鄭經領導的臺灣基地和這明珠谷。
知道了這些秘密,反清復明的計劃也變得明朗起來。李定國給徒弟們下達了兩個任務,一個是想盡一切辦法找到銅匣和鑰匙,另一個就是召集天下義士,引發清廷內亂。李定國把這次行動的指揮權交給太子,讓他化名為李劍卿,指揮本次光復大計。一番安排,眾人皆領到自己的任務,回去收拾行裝準備出發,只是李易歡由于平時不學無術,為了她的安全著想,太子有意將她排除在計劃之外。李易歡原本以為可以跟著兄長姐妹們一起外出,不成想被留下來繼續學習,滿腹計劃被迫落空,心中悶悶不樂。后悔當初沒好好學習可不是李易歡的作風,既然明面上不讓出谷,那就暗地里偷偷走。于是留下一封告別信,便喬裝打扮一番出了明珠谷,激動萬分地直奔京城。
知女莫若父,李易歡的小心思早就被李定國看穿,想到公主雖然貪圖享樂,但一味把她留在谷中,不送出去歷練一番,終究會變成不學無術之人,這種結果先帝也不愿意看見,于是暗中簡化了明珠谷的機關,好讓易歡輕松出谷,又飛鴿傳書給太子,讓他做好接應。
李易歡難得出谷,又到了當今世上最繁華的京城,自然是什么都新鮮,眼睛都看不過來了。看著京城中人頭攢動,秩序井然,李易歡倒滿腹生疑,師傅們都說清廷無道,可為什么還是一片昌盛之景。李易歡正四處探望,根本沒發覺身后有衛兵開道,冷不丁地被士兵粗魯地推搡開,一個站不穩,就要仰面摔在路邊。李易歡仰著頭看著藍天,心想著剛來京城便要摔一跤,不知道會不會被周圍人嘲笑,又想到自己目前是男兒打扮,得摔出個男子漢的樣子。忽然藍天中伸出一只戴著玉扳指的手,將她從驚慌失措中拉住,拽回那個嘈雜的街道。李易歡站定了身子,發現玉扳指的主人竟然是個跟自己年紀相仿的公子哥,一身水色長袍,氣質超凡,手持一柄讓人眼前一亮的折扇,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李易歡不諳世事,在她看來,世間所有不好的事態,歸根結都都可以賴到當今的小皇上無能。一番不負責任的言論脫口說出,讓那位公子哥聽得很是感興趣,倒是他身邊那個氣宇軒昂的保鏢怒不可遏,幾次三番想要教訓這個口出狂言的小子,要不是這位公子哥及時制止,李易歡只怕是要飽受一頓老拳之苦。
其實早在第一眼,李易歡就認出這位公子哥手中的扇子價值連城,能用得起這么貴重的物品,想必身份和背景非常人所及,這種人還是少招惹為妙,萬一哪一句話惹得人家不高興了,自己豈不是要吃不了兜著走。想到這里,李易歡不禁心虛起來,對著兩人打了個哈哈,腳底好似抹油一般飛速溜走了。
旅途中鞍馬勞頓,加上天性本身就是個吃貨,這才沒走幾步,李易歡的肚子便咕咕地響了起來,舉目望去,不遠處一處高樓華麗非常,高高懸著一塊匾額“京城第一酒樓”,回想起來,剛才那位公子哥就說過,京城里要品嘗美食,就得是這京城第一酒樓,于是滿心歡喜地沖了進去。
要說人生就是無巧不成書,易歡本想著選個景觀座,一邊品嘗京城美食,一邊覽盡京城美景,不成想落座之后,卻發現剛才遇見的公子哥竟然就在鄰桌自斟自飲,對方也發現了李易歡,撓有興趣地一直盯著她看起來,看的李易歡渾身上下各種不自在。
之前在街上,雖然對方有助于自己,但畢竟后來交談并不愉快,李易歡對這個背景身后莫測的富家公子還是心存芥蒂,可自己又生性好強,于是叫來小二,把那個公子哥桌子上的菜一模一樣地點了一遍,又上了一壺最好的酒和一整只烤鴨,足足夠填飽四五個饑腸轆轆的壯漢,也不管鄰桌和店小二驚訝的眼神,便大快朵頤起來。
由于已經餓了一路,再加上這里的飯菜確實美味非常,易歡也顧不得什么姿態,對著滿桌美味佳肴便狼吞虎咽起來,一邊吃一邊嘖嘖稱贊,風卷殘云的吃相引起了其他客人一陣哄笑,有幾個膽大無禮的還公然嘲笑起來。李易歡本來正在滿心歡喜地享受美食美景,無端端被人無禮的攪了興致,心里也窩了一股火,放下筷子伶牙俐齒地回了幾句,噎得對方說不出話來,惱羞成怒地正要動手,卻又被易歡得了先手,于是一群人蜂擁而上,打算好好教訓這個長得像女人一樣柔弱的小伙子。眼看爭斗一觸即發,那位富家公子卻一臉堆笑地站了出來,輕松幾句化解了濃濃的火藥味。隨后出手闊綽地給賓客加菜加酒,又送給李易歡自己帶來的點心,將雙方安撫的服服帖帖。這點心做工精美,美味絕倫,吃的易歡是贊不絕口,將剛才的各種不愉快轉眼拋諸腦后。
一天見了兩次面,幫了對方兩次,這位富家公子也覺得緣分非凡,便自我介紹,說自己名叫龍三,希望結交這個不諳世事的鄉下小伙子。這番自我介紹讓李易歡哭笑不得,哪有人姓龍名三的,和人結交還不報真名,李易歡表示不能理解,于是也不自報姓名,就要結賬離開。
作為京城美食第一食府,飯好吃,費用自然也要高,李易歡哪里知道這種事情,結賬的時候傻了眼,她掏盡了身上所有的錢,居然只能付夠零頭,早知道就不點那么多菜了。看著李易歡欲哭無淚的樣子,龍三公子又提出幫她結賬,可李易歡卻表示無功不受祿,龍三已經幫助了自己兩次,再讓他幫忙結賬也太不好意思了。
看見這位小兄弟還挺有骨氣,龍三公子也覺得很有意思,便跟易歡介紹這家店的規矩,身懷絕技之人可以免掉一頓飯錢。這倒是正中李易歡下懷,只見她信手拈起幾個盤子,從陽臺上一一扔出,那些盤子好像在空中被一只無形的手端著,一個個整齊地摞在遠處旗桿的圓頂之上,圍觀的人群發出一陣陣驚呼,聲音未落,又見李易歡輕身騰空而起,將旗桿頂上的盤子一腳踢起,半空中系數接住,又單足立于旗桿之上,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陣陣喝彩,都說這位小兄弟輕功了得,實為人間絕技。小二也大為贊嘆,當即免除了李易歡的這頓飯錢。
李易歡出了酒樓,撇見兩個乞丐模樣的人在打手語,言語間要綁架龍三。想到自己屢次受這位龍三公子的幫助,也是個報答的時候,便同龍三互換了衣服,假扮成他的樣子將對方成功引開,不成想這幕后操縱者竟然就是師兄朱慈煊。有驚無險,兩人終于得以見面。朱慈煊已更名為李劍卿,對外身份是慈航藥鋪新聘的坐堂郎中,而整個慈航藥鋪就是光復同盟在京城的據點之一。
安頓好了李易歡,李劍卿帶著她去京城里游覽一番,看著雄偉的紫禁城,李劍卿誓言要奪回明朝天下,可李易歡則不以為然,她覺得現在天下太平,老百姓吃的飽穿的暖,江山是誰的其實并不重要,一句話惹得太子著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