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來到鹽幫,對鹽幫眾人論功行賞,并希望宋知庸保守秘密,宋知庸答應(yīng)。弘歷再次向宋田田提出讓她進宮,宋田田斷然拒絕。
七年后,弘歷已經(jīng)成了英武的青年君主,李聰兒也已被封為景妃,皇后對此心懷妒恨。弘歷開始在盤山給自己建陵,廉親王對寶藏始終難以忘懷,蠢蠢欲動,并派人暗中監(jiān)視隱居盤山的葉滄云。
宋田田在鹽幫無聊,到葉滄云隱居的住處看望。兩人在山上碰到弘歷派來看陵墓地形的官員,發(fā)生沖突。官員回京向弘歷告狀,弘歷卻不以為然。葉滄云在山上碰到落魄的蘇千玦,蘇千玦請他共商復(fù)明大業(yè),葉滄云拒絕。
葉滄云截獲信鴿,發(fā)現(xiàn)周圍的鄰居熟人都是密探,自己每日處于監(jiān)視之中。葉滄云和李聰兒疑心是弘歷所為,決定離開盤山回鹽幫。
因江湖勢力日益強大,張廷玉等大臣怕鬧出亂子,建議弘歷下旨禁止民間結(jié)社,解散江湖幫派。弘歷準(zhǔn)了。
宋知庸接到圣旨,以為自己知道太多,弘歷起了戒心,于是力排眾議解散鹽幫。
是夜,宋知庸突然陳尸房中。
葉滄云、宋田田得知宋知庸被害,悲痛欲絕,結(jié)合那道圣旨以為是弘歷所為。葉滄云上京找到弘歷,質(zhì)問他為何殺死宋知庸,弘歷大驚,堅決否認(rèn)是自己干的。葉滄云見他不像說謊,頓生疑竇,轉(zhuǎn)而懷疑廉親王。
葉滄云從廉親王衣服上找到線索,認(rèn)定他有重大嫌疑,宋田田卻仍然懷疑弘歷。葉滄云夜探廉親王府,廉親王一口咬定是弘歷干的。
弘歷來到鹽幫,一邊幫宋田田辦喪事,一邊追查真兇。
入殮之日,葉滄云發(fā)現(xiàn)宋知庸尸體上的斑點,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宋知庸是自殺而死。鹽幫孫管家回憶往事,原來宋知庸曾幫助康熙搬運龍脈寶藏,因而在宋知庸內(nèi)心深處始終恐懼此事對鹽幫不利。弘歷的圣旨讓他誤會皇帝要對鹽幫下手,故而自殺以保全鹽幫。而廉親王只是利用宋知庸自殺一事陷害弘歷。
通過此事,弘歷知道廉親王包藏禍心,決定要將其鏟除。他求助于葉滄云,葉滄云猶豫再三答應(yīng)了。葉滄云帶宋田田南下,一路目睹官員對百姓之暴行,葉滄云忿怒難平,對宋田田說要去質(zhì)問弘歷為何如此,宋田田勉強答應(yīng)。葉滄云來到獵場,與弘歷起了沖突。其實這是兩人商定的苦肉計,弘歷佯裝命人射傷葉滄云,使廉親王以為二人反目。
葉滄云假意投靠廉親王。。。。。。
廉親王面上答應(yīng),暗地里卻百般試探。葉滄云只好夜闖禁宮偷寶藏地圖,虛晃一槍借機逃脫。葉滄云受傷被高五救回,在廉親王府中養(yǎng)傷。
李聰兒在宮中煩悶,欲外出游玩,險被高五所害,幸虧葉滄云及時出手相救。
廉親王提出要給宋田田和葉滄云辦喜事以試探他們,兩人想不出拒絕的理由,只好答應(yīng)。宋田田只有一個要求,請弘歷出席婚禮。廉親王去請弘歷,弘歷心中苦澀,但為了不破壞大計,只好答應(yīng)。
弘歷親自為二人操辦婚禮,為使廉親王信服,婚禮當(dāng)日突然翻臉,告訴葉滄云和宋田田,逍遙的日子只有三天,三天以后雙方就是仇敵,將對他們格殺勿論。
弘歷帶李聰兒到薊州游玩,暫住天成寺,隱居多年的高五滿腔仇恨,來帶戲樓行刺,被廉親王佯裝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