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鈞一發的時刻,吳三桂猶豫了,因為此時的吳三桂年事已高,他已經沒有當年一往無前的英武,多了一些英雄的遲暮,加之吳三桂得知兒子吳應熊一家老小已經被康熙抓獲,自己又中了納蘭的疑兵之計,吳三桂決定暫時按兵不動。?吳三桂思量再三,決定與不再進攻,和康熙分江而治,但是要康熙釋放他的家人,但是喘息過來的康熙決定嚴詞拒絕吳三桂的要求,他要用吳三桂家小的人頭祭旗,并且命令做好一切準備,和吳三桂進行最后決戰,至此康熙已經取得這場戰爭的主動權……?五年后,大局初定,納蘭找到康熙,希望隨軍遠征,前往廣州,康熙堅決不允,納蘭毅然決定辭官回家,康熙和納蘭之間隱隱的產生一種隔閡……?康熙的心中始終惦念著早已音信全無的青格兒,而且雖然江山初定,然而宮中形勢也變得微妙起來,皇后赫舍里和惠妃都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日漸復雜的宮廷斗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