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中,部長們憶苦思甜,告訴在場的所有年輕人:以前國家寄希望于蘇聯能夠幫中國實現導彈上空的問題,可是沒過多久,蘇聯卻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和材料,他們以為這是給中國致命的一擊,但僅僅過了半年時間,導彈卻真的上空了,這說明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才識絲毫不比外國人差。一時間掌聲雷動,在場的所有人被部長的講話感染,對基地的未來更加有了信心。
火箭在研制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難題,由于加溫設施沒有跟進,導致火箭的動力大大降低。知道了這個軟肋,經過幾個夜的凝思苦想,陸若文發明了一個空氣加溫器裝置,她拉著向晴去給上級匯報,沒想到辦公室里領導們正在開會,在首腦的機要會議上,幾個領導對她們的發明贊不絕口。隨后命令陸若文當研發小組組長,讓張利軍做副組長,一起研究在導彈中加設空氣加溫器。
食堂的飯桌上,因為追求陸若文的事情,張利軍責怪馬朝陽不守信用,說好的要退出,可一看到陸若文又禁不住開始表現,他故意嘲笑馬朝陽不識斤兩,賣弄學識,忽然聽說馬朝陽真的直接破格被評為工程師,醋壇子打翻了,連飯都吃不下了,馬朝陽安慰他,今后有的是機會,這僅僅是第一批,聽到這些,張利軍又轉嗔為喜,接著回去端碗吃飯了。
大梁在制作火箭材料時不小心廢了一塊料,劉連柱師傅直接讓他罰跪,陸若文看不下去了,要拉著大梁站起身,劉連柱并不應允,兩個人開始僵持不下,陸若文哭著給高占武報告,高占武卻覺得劉連柱沒有做錯,廢了一塊料相當于用掉老百姓整整一年的口糧。陸若文知道自己錯了,趕緊央求高占武幫自己打圓場。
在加工空氣加溫器過程中,張利軍和陸若文相互協助,工作進展地很順利,陸若文讓張利軍幫自己做一個鏡子,張利軍也總能積極實施,兩人配合得幾乎天衣無縫。院長觀摩完他們的科研成果后,決定第二天開始實戰打靶。
到了晚上,實驗室的同志們提前為陸若文準備了慶祝晚會,他們惡作劇的在氣球里放上了各種懲罰的紙條,有人抽到了為全車間的人打一星期開水,有人抽到了為車間的人削一個星期鉛筆,張利軍抽到的是學狗叫,而陸若文抽到的是演唱一首“喀秋莎”歌曲,聽到她甜美的歌聲,馬朝陽深深陶醉其中,他決定退掉父母包辦的婚姻,于是在晚上夜深人靜時給張蘭寫了信,信中他告訴張蘭,自己只想把她當妹妹一樣照顧,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覺得他和張蘭的結合是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