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北的號角聲已經吹響,常纓、曲秀等一批河西女兵跟隨大部隊一路西進。常纓和幾個姐妹被分在獨立營所在的石河灘。但她們沒有想到,來到天山腳下的第一個任務卻是帶一個剛滿月的孩子泉生!女兵們對營長鄭漢有了看法,當她們得知泉生是烈士的遺孤時,母性的萌發讓這些女兵們拋開雜念,勇敢地當起泉生的“媽媽”。土匪猖獗,常纓在抱著泉生回營部的路上遭遇土匪襲擊……
鄭漢帶人救出了常纓,并保住了泉生。當看到營里用水已經出現“水荒”時,常纓帶女兵班的姑娘們上了天山,她們要將這里的清泉水帶回營地。常纓在救一女兵時不慎摔下石坡,回到營里又受到鄭漢的嚴厲批評,女兵們鬧起了情緒。獨立營文書陳濤執行師里交給的翻譯任務,在迪化市偶遇俄羅斯姑娘娜嘉,娜嘉對陳濤產生了好感。泉生吃不上奶,女兵們正著急,這邊營里又下了命令,讓女兵們剪掉辮子……
女兵們都剪了短發,只有曲秀的辮子還留著。陳濤一心想回獨立營,找周師長說這事,才知周師長又要去湖南招女兵了。開荒的日子是艱苦的,但女兵和男兵們在一起,便有了許多的快樂,有些人也在悄悄地關注對方。營指導員鞏凡看上了能干漂亮的常纓,鄭漢的心里對常纓也隱隱有了好感。而在迪化,俄羅斯姑娘火一樣的熱情也在感染著陳濤,一段異國的情戀在天山腳下悄然滋生。泉生沒有奶吃,常纓等女兵急得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