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錯難返?為時已晚?和珅因國舅與刑部官員錯殺常四而打算報復;二人欲藉和珅亦曾獻計以威脅他放棄而不果。琳瑯欲探母弟,卻發現他們下落不明。常四雖代陸琳瑯死,但紀曉嵐仍被問罪,更給摘除頂戴花翎免官,押入大牢等待發落。?琳瑯懊悔當初不相信常四,致令她白白犧牲;她最終向紀曉嵐說明原委,紀曉嵐聞畢即促請和珅共議;他指出常四之死雖令和珅避過一劫,叮囑其可一不可再。與此同時,皇后、乾隆等各派官兵四出搜尋陸琳瑯母弟下落,令城中大亂。?乾隆親臨獄中,紀曉嵐承諾三日內必解決事件。原來琳瑯母弟一如紀曉嵐所料,想避居城外,更欲以棺木奔喪作為掩飾;可惜為皇后親信太監常季悉破,終被一網成擒。?國舅確認琳瑯母子后本欲殺人滅口,但為作談判籌碼而不得不覓地秘密藏匿;幸被紀曉嵐無意中發現,立即緊隨其后。琳瑯因誤以為母弟俱遭國舅毒手,竟于房內懸梁自盡。另一方面,皇后垂廉,避見乾隆。
母弟平安?沈冤昭雪?乾隆得知琳瑯母弟俱已落入皇后手中,欲與追問二人下落,卻不得要領。而在朝中,和珅發現乾隆心事重重,字里行間透露出欲找下臺階。另一方面,紀曉嵐終成功救出琳瑯母弟并攜同上朝面圣,讓事件直接在群臣前曝光。?琳瑯終與母弟同聚,并向紀曉嵐答謝救命之恩。和珅被委任負責審理此案,皇后欲向其施壓不果,遂轉由太后出面,更不惜再提出家為尼作脅。惟太后已不勝其擾,向乾隆表明事關官威人命,任由定奪,并暗指國舅有欠皇后。當晚,和珅于牢中獻上毒酒,促國舅在一個時辰內自殺了事。事件最終因為刑部尚書自縊身亡、皇后被降格而告一段落。而太后亦以代替已嫁作人婦的杜小月為由,認陸琳瑯為干女,同樣安置于紀曉嵐府中,以息乾隆私心。?大批官兵突然包圍書院,欲捉拿以修書為名騙財為實的騙子;不料卻撲個空。紀曉嵐與琳瑯雙雙休假遠游,不料朝臣除和珅外均不約而同向乾隆投訴,遭紀曉嵐以替圣上修書之名騙去巨款……
真假學士?狹路相逢?紀曉嵐乘牛車游山玩水,被琳瑯埋怨安排有欠體面;紀曉嵐辯說自己低調不似和珅愛出風頭。不料言猶在耳,二人卻遇上地方官員率民眾列席歡迎,甚具派頭。兩人乍驚乍喜之下,卻發現「紀大學士」竟然另有其人。?驚見冒牌紀曉嵐、杜小月被奉為上賓,紀曉嵐與琳瑯遂藉詞混入宴席中探個明白;最后更成功搏得騙徒信任,約見于客棧。?騙徒馬如風、虎妹二人被揭破身分后,欲持劍威逼,不料反被琳瑯生擒。紀曉嵐本命琳瑯將二人押至地方官府自首,惟途中馬如風動之以情,指二人只騙貪官污吏。琳瑯深受感動,更助二人逃走,讓紀曉嵐蒙受不白之冤,恰巧和珅至,才能認證真偽。?琳瑯放走馬如風與虎妹二人,紀曉嵐受和珅于朝上攻擊,連御賜金煙槍都被收走,更被命親自為和珅點煙。其實此舉為乾隆欲調查傳聞于河間府內,府中官員被常媽收買而變成罪惡之城,故布疑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