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嫣在昏迷中一直喊著小五的名字,郜都喚醒了樂嫣,樂嫣眼開眼睛便是問起了小五,郜都坦言告訴樂嫣,他已經(jīng)將小五好生安葬。樂嫣一想起小五便泣不成聲,她將小五的死攬在自己的身上,讓郜都陪著她一同去看小五。郜都看著眼前對自己毫無畏懼之意的樂嫣,不由得意外樂嫣竟然不怕他了,樂嫣一路走來途經(jīng)波折,她如今連死都不怕了,又怎么會害怕郜都。看著眼前歷經(jīng)磨難才成長的樂嫣,郜都心疼不已,他拿出當時撿到的平安符,想佑樂嫣平安一生。樂嫣只希望天下百姓得以安生,至于這平安符,她還是留給了郜都,希望平安符能發(fā)揮它的最后一點作用,保護郜都。
樂嫣與郜都一同來看小五,二人在小五的墓前擺滿了白米飯,樂嫣含著淚替小五吃完了一碗白米飯,希望這天下能夠盛世太平,不會再有流民。經(jīng)此一遭,樂嫣已經(jīng)成長了許多,她不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婢女想服侍樂嫣沐浴,樂嫣卻出言拒絕,只自己動手。待樂嫣沐浴完后,郜都也收到了圣上的書信,他匆忙將書信前來送給樂嫣,無意間撞到了樂嫣剛剛沐浴好的模樣。郜都怦然心動,樂嫣接過信件,她知曉太子要來洛陽后便決定暫留洛陽幾日,郜都提起了樂嫣的變化,樂嫣早已經(jīng)不再是當年那個天真的公主,她知曉了民生之苦,也知曉了郜都的面冷心善。
長歌隨著司徒與孫真人來到流云觀,流云觀收留了不少難民,長歌在一名叫阿碧的女子帶領著參觀完了流云觀,擇了靜室為自己的居住地。長歌一直苦練著司徒的劍法,雖然司徒說過,兩人道不同,長歌是學不會越女劍劍法,可她卻一直悟不了其中的道。
十八帶著阿詩勒隼來見秦老跟緒風,緒風一見阿詩勒隼就如同見到仇人般,阿詩勒隼只稱他與長歌是朋友,他此番入唐只為尋長歌而來。秦老向來有遠見,他知道當初阿詩勒隼張貼李長歌已死的告示是為保護長歌,故他決定相信阿詩勒隼,與阿詩勒隼一同入關進城,尋找長歌。
太子抵達洛陽,他剛一到洛陽便想亮出自己的身份,叔玉勸說不得,只好隨著太子一同前往府衙。太子本以為自己的身份可以讓所有的流民感激涕零,可流民只想要糧食,他們發(fā)瘋似的奔向太子,叔玉只好緊緊護著太子。樂嫣住在府衙中,她知曉外邊的動靜,毫不猶豫以永安公主的身份站出來安撫難民,安撫人心,而皓都也在人群中找到故意受傷煽動百姓動亂之人,兩人順利解決了流民問題。叔玉見到樂嫣十分欣喜,他連忙拉著樂嫣,向樂嫣保證日后定不會再讓樂嫣受半點苦。正在這時,太子侍女來報,太子高熱不退無法撫恤難民,樂嫣知曉太子是在裝病,她前來安撫太子,希望太子能盡快成長起來,太子尚且年幼,只在樂嫣的大道理下睡在樂嫣的懷中。
叔玉感謝皓都能找到樂嫣,但也表示當初若不是皓都執(zhí)著于追殺長歌,樂嫣或許并不會丟。也借機會勸說皓都做事不要過于執(zhí)著,為此失了本心。長歌一直不吃不喝待在靜室中,司徒郎朗聽聞本想親自去看看長歌,觀主攔下司徒郎朗自己前來見長歌,她開導著長歌,希望長歌能走出過去,助流云觀濟世救人。長歌看著墻上的《無為》畫作,吐露心事,若是當初她不爭,或許阿竇、公孫恒、羅義不會慘死,阿詩勒隼也不會失去至親。觀主認為所謂道,終歸是于人;陷于過去,也只是徒增煩惱。長歌在觀主的提點下終于愿意面對現(xiàn)實,她已回不去故鄉(xiāng),為避免麻煩,她為自己取名阿離,決定留于流云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