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小說的都會知道,慶余年小說中滕梓荊的結局是沒有死的,一直跟隨范閑左右,而電視劇滕子京下線讓很多觀眾老淚縱橫,劇情佳帶來慶余年滕子京結局是什么?慶余年滕梓荊的結局。
看過《慶余年》小說的鐵粉知道,滕梓荊其實在原著中并沒有死,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跟隨著范閑,從一無所有到后來的聲名鵲起,雖然后來在戰斗中失去了一條腿,但至少他一直平平安安,和妻兒度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現在在電視劇中編劇讓滕梓荊早早的下線,很是悲慘,其實編劇這么多都是有目的的。
電視劇滕梓荊的結局
滕梓荊是電視劇《慶余年》中的一個人物角色,也是男主范閑長大后真正交到的第一位朋友,兩人因為誤會而相識,隨后有了革命友誼,成為了志同道合的陪伴者,他們互懟的場景逗笑了很多人,但觀眾還沒感受到幾集歡樂的氣氛,滕梓荊就下線了,讓很多網友意難平,紛紛留言想給編劇寄刀片
編劇王倦在12月3日發文,原著小說篇幅很長,電視劇雖然分為了一、二、三季,但劇情發展還是需要一個爆發點,對于滕梓荊和王啟年這兩個人物的改編是最大的,和原著相比,他們的人設、結局都有了較大的改動。
對于滕梓荊早早下線也是為了讓范閑選擇勇敢面對這個世界最強的動力,滕梓荊就像是煙花,雖然存在時間短暫,但他照亮了范閑未來黑暗的道路,也讓范閑明白了,自己既然生存在了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注定是躲不掉的。
編劇王倦回應《慶余年》改編
接到《慶余年》時,有些小激動。原著我早就看過,也很喜歡。改編一部自己欣賞的小說,對編劇來說是件幸事,也讓人頭疼。
首先我是原著粉,當然希望從頭至尾全按原著來走,一場不改,一人不添,對編劇來說,這也是最簡單的操作,重新列遍對話,就能把劇本出完。只是這么做,對不起自己,又對不起原著。
將小說劇本化的過程,既是把文字影像化,也是豐富故事。簡單說下修改方向,首先,是原著和改編之間的拿捏。
《慶余年》本質上有悲劇色彩,然而卻也藏了溫情,對忠誠和愛情,對執念與理想,都有深刻描寫。尤其是主角身懷現代思想,面對古代時空,而產生的火花碰撞,更是本劇極重要部分。
曾經想過不冒險,選個現實朝代,把故事套進去,猶豫良久,總覺得這么做的話,會丟了慶余年最根本的特色,如果這么寫,就完全是一個朝堂權謀戲,倒也不是說不好,就是相同類型太多,未免泯然眾人矣。
既然保留現代思維,就不能選擇穿越,于是在選用原著科幻線的同時,又作了點小調整,設法把范閑的出現,也梳理了一個解釋。同樣由這條科幻線,把葉輕眉,五竹,神廟的秘密,串聯在一起,將范閑的出現變作必然,而非意外穿越,為科幻本質打好基礎。
這個小修改,是針對世界觀,對故事暗線背景的修訂,除了科幻更打實之外,也是考慮了相關情節能對塑造主角和提強懸念有幫助。
另一條,就是故事主線的修正,原則上,我盡量保留原著大線主要情節,既然選擇了慶余年,當然要呈現原汁原味,盡量避免借殼生蛋,用小說名字寫一個完全不挨邊的新故事出來這種事,不該去做。
現在看看,時間線上或許有些許調整,有些大線挪了位置換了地方,但都保留,總體來說,沒有偏離原著走向,當然,具體小情節處,做了刪減和添加,所有改動,秉持讓劇情流暢的原則,將散文化的部分重新整理,有些段落填充血肉,可以說一切修正都算是為了人物和節奏,以及影視化服務。
電視劇要講立意,也有情節,起承轉合出乎意料當然是好的,不過不能太追求所謂的技巧編排,本質來說,電視劇還是以人物為本,怎么立住人物,才是故事能順利行進下去的關鍵。
說起人物,選幾個做例子說下。
首先自然是范閑。范閑在原著里,其實是有黑暗一面的,自帶殺伐果斷特性,該無情時能無情,有些場面可以看出,他對人命有些漠視,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主,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他成功的根基,這樣的性格,是能成大事的。
放在劇本里,除了著重體現他的聰慧全才之外,我試著讓他更善良更可愛一些。黑暗面有所消減,畢竟電視劇,不得不考慮主角立意,同時也是因為主線故事比較沉重,所以我才希望范閑的身上,能讓觀眾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希望觀眾能喜歡這樣的范閑。
與此同時,借范閑說下分季問題,慶余年洋洋灑灑,近四百萬字,如此篇幅,一部做完,怕是過長,因此分了階段,挑選情節,先寫了第一季,這么做會有個小問題,范閑前半部,春風得意,他的沉重考驗,都在后面的故事中體現。
那么這一季中,會覺得他少了打擊,觸碰心靈的痛苦,才會改變一個人,我希望范閑在第一季中就有一些讓他遺憾的事,讓他追悔的人。不論是戲劇結構,還是人物塑造,這都是必須要有的改動。
但是又不想撇開原著,另做人物,所以我選擇滕梓荊這個角色,來完成這個功能。而滕梓荊,就是第二個要提到的人物。
范閑的改動,是性格的微調,行動線沒有過多改變。
滕梓荊正好相反,他的調整,對比原著來看,是截然不同,算是重新塑造的。他的背景,出場,人物矛盾,包括和范閑的聯系,都重新設計。范閑在這世上,早些年其實是孤獨的,范若若孩童時就離去,五竹和費介對他雖好,畢竟是長輩,所以他一直沒有朋友。
而與他年齡相仿的滕梓荊,就是范閑在這個世界第一個朋友。滕梓荊的過去,也有過重新鋪陳,是為了讓范閑通過滕梓荊,更了解這個世界,或者說更投入這個世界,而不是只做一個看客。
滕梓荊原著中一直陪在范閑身邊,是聽話的屬下,現在改成有過去,有掙扎的人物,他和范閑逐漸建立友誼,然后再從他的故事上,帶給范閑挫折和打擊。
滕梓荊出場不多,但讓范閑有了爆發的機會。
出場不多,是個很重要的因素,慶余年這么多角色,為什么在滕梓荊身上改動如此多,就因為他出場不算多,舉個例子,如果把陳萍萍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改變,那很容易脫離原著故事,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必然會有巨大變化。
而滕梓荊不一樣,顛覆雖多,影響卻小,既給了范閑推動力,又可以保證主線進程不會有太大破壞。這也是我選擇他來重塑的原因。
說了兩個人物,范閑微調,滕梓荊重寫,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人物塑造方式,讓我們用我比較喜歡的王啟年做例子。
王啟年在原著中長伴范閑左右,和滕梓荊有些相似,但更有趣些,用原著的話說,王啟年逗哏不錯。
福爾摩斯需要華生,悟空需要八戒,主角身邊,總要有一個這樣的人,替觀眾去詢問主角心里的打算,陪伴主角經歷所有冒險,讓主角擁有一個傾訴的樹洞,通過他和主角的相處方式,可以更好的展現范閑所思所想。畢竟這是電視劇,小說里可以心理活動多多,畫面上總不能范閑一個人自言自語。
王啟年天生條件不錯,適合做這樣的角色。
既然要長伴范閑左右,那就希望他也能亮彩些。尤其是慶余年的故事里,聰明人高人狠人都很多,各種詭計,千般斗法,自然精彩,又正好能再添些煙火氣。
王啟年的塑造,是往人間靠的。他有各種各樣的毛病,貪財,懼內,撒謊,可以說是故事里最世俗的一個,可偏偏這樣的人,在大危難時,從沒有讓人失望,他的圓滑和市儈底下,藏了一顆善良的心,流著未涼的熱血。
小人物,有趣,卻讓人感動,這是我希望他能完成的目標。從某種角度來說,他也很重要,范閑經歷了這么多,要是沒有一個這樣的人在身邊,沒有家人的陪伴,或許早就往黑暗里靠了。
所以他的人物塑造,和范閑滕梓荊都不同,其實性格擴充了,但是又沒有顛覆。
從人物來說,陳萍萍,五竹,慶帝,這些自然對范閑影響更大,也更有戲,但我覺得沒必要一個個說過去,因為總體修改的思路,范閑,滕梓荊,王啟年這三個例子已經足夠了。
IP劇盛行,大概原著和劇本之間如何權衡,會是延續很久的問題,對慶余年,我貫徹的想法就是這樣,可以修改人物,可以改變情節,加戲也有,刪減也有,但要留住原著特色,要保住的不僅僅是經典場面,對話,更重要的是留住氣質,留住它與眾不同的靈魂所在。
編劇要做的,就是把一個世界呈給你看。所有的改動,鋪排,人物塑造,情節打磨,都是想讓這個世界鮮活,有趣,真實。
慶幸的是,一季寫完,我確實是這么做的。至于結果如何,該留給觀眾評價,無法左右他人想法,但我自己覺得,原著精神猶在,他是有趣的。
吶,這是給你們的一個世界,希望有人喜歡。
在詩會上,范閑是大放異彩,畢竟是現代穿越過去的,隨便背誦點經典古詩詞就夠名動京城的。想見的雞腿姑娘沒見到,倒是贏得了一個女子的青睞,那就是花魁司理理。司理理同樣被范閑的詩詞所吸引,有意以身相許,邀請范閑一起上樓喝酒談心,但是范閑卻沒有趁機占司理理的便宜,只是將司理理用毒迷倒抱上床寬衣睡去,自己走了。這讓醒來之后的司理理很費解,是自己不夠有魅力?當然在小說中,范閑和司理理最終也是有了一些為愛鼓掌的事情。至于劇中兩人的關系會向何處發展我們只能靜待劇情的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