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經過風暴》將真實的家暴展現在大家面前,影片中的徐敏選擇結束自己,砸向了暴力的丈夫,而李小萌對徐敏的幫助也讓人感受到女性的力量,那么,電影《我經過風暴》結局是什么?下面劇情佳小編就帶來介紹。...
在這部電影的結局,因為孩子再一次和前夫復婚的徐敏,她放棄了自己,她選擇完全犧牲掉自己的一切去換取眼前團圓和睦的幻影。而她最終還是舉起了石頭,砸死了那個一次次用暴力傷害自己的丈夫。一個母親,一個妻子向殺人犯的身份轉變看起來無比可怖,但她心中情感的累積早已經過了千疊萬重山。
電影最后一幕,八年后出獄的徐敏看到了已經長大的一雙兒女,熹微柔和的陽光打在她的臉上,看上去畫上了一個可以令人稍顯欣慰的句號。
法庭之上,徐敏矛盾而心碎的獨白告訴了我們兩件事,首先,家暴只有一次和無數次。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提到,愛他人如愛己,對所有人的愛,不是獨占性的,而是人與人的平等。當一個人第一次用非理性的暴力侵犯了關系的平等后,請你收起你的同理心,嚴肅地面對它。其次,如果被家暴,請不要回頭,如果選擇逃離,就不要再選擇妥協猶豫。
如果沒有人聽到你的聲音,請你成為自己最好的聽眾,如果沒有人看到你的遭遇,請你自己成為那個舉起火把穿過荒原的人,目光如炬,點燃黑暗。女性生理的獨特性以及多重身份的加持讓女性的內心世界愈發支離破碎,但拋出社會身份和性別之外,你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擁有走出風暴,穿過風暴的權利。
9月7日,電影《我經過風暴》宣布密鑰延期,正式延長上映至10月16日。該片由秦海燕編劇并導演,路陽、王紅衛監制,佟麗婭、吳昱翰領銜主演,講述了精英女性徐敏在長期被丈夫家暴的境遇下試圖努力沖破風暴的故事,呼喚家庭暴力受害者勇敢地打破陳舊思想的枷鎖,堅定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與身邊的人。影片取材于真實事件,聚焦于被家暴的受害群體,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正在全國熱映中。
致所有身處親密關系中的你我秦海燕:多一個人看風暴我們就多一副鎧甲
怎樣才能處理好復雜的親密關系呢?剖析“家暴題材”的簡單定義,電影《我經過風暴》實際上是在討論著一個維度很深的問題。在影片中,看似事業有成、兒女雙全的成功女性徐敏被丈夫陳均長期家暴卻求助無門,在與女律師李小萌一同艱難抗爭試圖離婚的過程中,面對丈夫的偽善、父母的規訓、孩子的不舍……直到矛盾和壓抑感不斷累積終于爆發,原來在風暴與高墻的背后終有陽光。導演秦海燕表示,很歡迎也很感激觀眾們以各種各樣的視角來解讀這部作品,如怎樣以愛為名不要綁架彼此,不要控制對方,如親密的人更需要好好溝通,如暴力的代際傳承,如是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還是要讓下一代不生活在暴力恐懼之中等等。影片以與現實相對應的臺詞和質感上佳的鏡頭語言為親密關系中的隱秘暴力勾勒了一個被解讀和審閱的空間,“如有雷同,不是巧合”、“8.17,愛自己”、“祝有愛者更愛,無愛者自由”等宣言也都體現出主創團隊關注親密關系問題,為家暴受害者提供支持與鼓勵的決心。
夠真實夠戳心現實主義佳作評分亮眼票房破億
電影《我經過風暴》于8月17日正式上映,上映以來收獲大量好評與討論。影片主打現實主義風格,編劇、導演秦海燕于創作初期進行大量田野調查,主演佟麗婭以“沉浸式”演技塑造一個“家暴受害者”形象,主創們的互相成就讓影片收到了觀眾們的正向回饋——截至日前,《我經過風暴》票房已破1.5億,豆瓣評分7.1分,貓眼評分9.3分,微博熱搜排行榜最高登第一位。有網友表示:“所有女生,至少都應該去看一下(這部電影)”。作為一部有社會責任感的女性題材電影,《我經過風暴》希望把更真實更細膩的女性話題帶給觀眾討論,讓所有人都能擁有穿越風暴的力量與勇氣,在觀影后更懂如何好好愛自己與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