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過世,榮隆擔負起一切后事。純美體會到傳幸運信的孩子,對父親的懷念是多麼傷痛。想起父親前晚的話語,純美與榮隆決定多生一個孩子與女兒作伴。?純美希望繼續完成父親的遺愿,把自己長久對兒福團體的捐款,用父親的名義繼續下去。沒想到卻爆出該團體假慈善真斂財的新聞,純美想起父親生前認同慈濟的理念,就改捐給慈濟。這個結緣,讓她認識了千惠與雅美師姐,純美更希望從慈濟的活動中,漸漸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體會出轉小愛為大愛的智慧。
純美的兒子出生,卻意外得知婆婆得癌癥。純美不知該如何是好,決定在用父親名義的捐款上,加倍并改用婆婆的名字。婆婆出院后感動不已,要純美繼續用親家名字,自己的捐款自己捐。婆婆還要榮隆支持純美去做好事,幫助社會其他需要的人。榮隆也希望純美能夠在慈濟的訪視中,漸漸走出父親的思念,找到生活重心。?純美在一個訪視的弱勢家庭中,想起了父親,更想到了父親生前的教悔。在幫助老先生擦澡清洗的過程中,純美體會到,該把父親的羈絆放下了。當純美對父親的思念,轉化在她關懷的對象身上,純美總算知道,父親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其實無所不在。
純美從班上的孩子想起從前的自己,只知出口抱怨,卻不知道聆聽別人的聲音。純美想起可以用靜思語教學,讓同學打開了耳朵,知道換位思考的重要,認識了「感恩」。看著孩子漸漸的進步,家長與校長都非常的支持,純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然而每天忙碌的純美,卻讓榮隆少了交心的對象。他既覺得被忽略了,更覺得孩子的課業,為什麼不能像自己班上的學生一樣優秀。榮隆覺得自己有義務,要幫純美盯緊女兒的功課,卻在嚴厲的要求之下,與女兒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