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演員,四川甘洛人。銀幕鄧小平的特型演員。讀小學時就參加了學校的演出隊登臺演出,1970年中學畢業后考入部隊文工團,1974年考進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1995年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
個人喜好
榮譽成績
電影類獎項
頒獎禮:
金雞獎
所獲榮譽名稱:最佳男主角
獲獎時間:1990年(10屆)
獲獎作品:《百色起義》
頒獎禮:
華表獎
所獲榮譽名稱:優秀男演員獎
獲獎時間:2002年(9屆)
獲獎作品:《鄧小平》
2003年
第26屆
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主角)
2002年
第9屆
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星路歷程
【電影作品】
《山城雪》
《百色起義》
《開國大典》
《大決戰》
《鄧小平》
《詹天佑》
《我的法蘭西歲月》
【電視作品】
《遠征》盧奇
《百團大戰》
《大進攻序曲》
1990年《中國神火》
1992年《長樂之戰》
1993年《解放云南》
1997年《西藏風云》飾鄧小平
1998年《中國命運的決戰》飾鄧小平
2000年《日出東方》飾孫中山
2001年《向前,向前!》飾鄧小平
2004年《格達活佛》飾鄧小平;合作演員:多布杰,孔祥玉,王伍福,巴森,洛丹
2005年《八路軍》飾鄧小平
2008年《解放》飾鄧小平
【所獲獎項】
1990年榮獲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百色起義》
2003榮獲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鄧小平》
2007年獲五個一工程優秀演員獎
【相關內容】
盧奇與鄧小平的不解之緣
盧奇認為,“扮領袖人物除了外形接近,更重要的還是把握人物的精氣神,也就是人物的出身、學識、經歷、思想、風度、思想內涵等。我力求在這些方面來接近領袖人物。”在拍電影《鄧小平在1976》時,盧奇說:“塑造鄧小平的形象,只注重言談舉止那是遠遠不夠的;要從根本上把握鄧小平這個人物的‘核心點’───‘魂’和‘神’,也就是鄧小平作為偉人的那種總體‘內在氣質’;而那種偉人的總體‘內在氣質’,又恰恰是鄧小平所獨有的。”
鄧小平本人看過《百色起義》和《大決戰》,他在世時毛毛曾打電話到總政說:請代表我們感謝盧奇同志,他演得很恰當、很成功。
盧奇第一次飾演鄧小平是1988年,那是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并肩走過的第50個年頭,也是他們的金婚之年。這一年廣西電影制片廠為拍攝反映小平同志年輕時期歷史題材的大型電影《百色起義》,在全國近百名候選人中挑選飾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
雖然祖籍也是四川的盧奇,身材、臉型都十分符合角色的要求,但由于剛剛演完孫中山,那濃濃的眉毛和長長的頭發讓化妝師一看就否決了。幸虧導演陳家林的堅持,才使“太像孫中山”的盧奇有了試妝的機會。沒想到眉毛一拔、頭發一剪,眼皮貼好后換上紅軍的服裝,拍出的定妝照就盧奇的外型最像鄧小平。
最后篩選出來的幾張照片送到原國家副主席、當時任電影《百色起義》的總顧問王震那里,他指著其中一張問:“這是誰?”答:“這是盧奇。”王震說:“噢,挺像。”從此,演員盧奇與偉人鄧小平這一角色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百色起義》是表現小平同志年輕時期的作品,盧奇著重刻畫了青年時期被稱為“小鋼炮”的鄧小平血氣方剛的一面。盧奇說,那次表演很過癮。《百色起義》使他榮獲了“金雞獎”,他說根本沒有想到,因為他覺得獲獎很難。此后,盧奇因成功地刻畫了鄧小平各個時期的形象而獲獎不斷。他說,這一切榮譽都來自人民對領袖的愛戴,而他不過是位受益者。
神形兼備不容易從外型上看盧奇與角色很相像,由于同是四川人,他在口音上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但要成功塑造偉人,真正神形兼備地再現小平同志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僅靠這些外在條件遠遠不夠。“小平同志是全國人民愛戴而熟悉的領袖,一旦演得不像,全國人民都不會答應。”那時盧奇的壓力很大。
2003年,盧奇參加電影《鄧小平》的拍攝,40多歲的他要演80多歲的鄧小平。為了真實地再現偉人從75歲到90歲的變化,化妝師在他的臉上貼滿了人造皮膚,而且刮去頭頂的頭發,粘上不同時期的頭套。由于膠水的化學作用,整整5個月的拍攝,盧奇的皮膚全發炎了,尤其天熱,紅腫奇癢令他苦不堪言,不能抓,不能碰,實在癢得難受盧奇只好掐自己的大腿,以此緩解痛苦。到了休息時,別人可以躺著睡覺,而為了不破壞臉上和頭頂的妝,盧奇只能坐著睡,盧奇說那種滋味真不比苦和痛好受。?
盧奇扮演的鄧小平
情感無法用錢衡量
盧奇的父親當年是川東地下黨員,母親是軍人,良好的家庭教育使開朗、健談的盧奇從小就喜歡文藝,演活報劇、朗誦詩歌、唱京劇、跳舞,他樣樣全會,特別是二胡的演奏得到了多家專業團體的欣賞。
雖然“文革”期間父母受到沖擊,但幸運的盧奇并沒有因此而影響他報考文藝兵,后來又調到四川人藝當話劇演員,飾演過各種角色,卻從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扮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演員都喜歡嘗試不同的角色,但他因成為特型演員后也失去了許多演其他角色的機會。一次,他接演了一個反面角色,父親看了表演后對他說,以后這種戲就別演了。
盧奇說,父親的話不無道理。小平同志是一位世界偉人,作為扮演他的特型演員接戲時一定要慎重,有些角色給多少錢也不能演。盧奇覺得這不是錢的問題,因為對小平同志的情感用多少錢也無法衡量。
記得上海電影節邀請演開國領袖的特型演員參加開幕式,那天盧奇突然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為了在開幕式上圓滿地表現小平同志當年的風貌,盧奇忍著強烈的悲痛完成了當天的任務,第二天趕回家時,父親已經離開了人世。
得到小平家人的認可最滿意塑造了30多次不同階段的鄧小平形象,盧奇覺得能把老年時期的鄧小平演好,并得到大家認可,是最滿意的一件事。大型故事片《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首映時,鄧樸方對他說:“盧奇,你這戲演得好。”盧奇說,小平同志的家人都說演得好,我自然很滿意了。
盡管沒有見過小平同志本人,但盧奇說,當自己塑造的形象得到小平家人的肯定時,什么苦啊、累啊全被扔在了腦后。記得拍《鄧小平》一片時,盧奇與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和導演丁蔭楠來到位于北京景山后街的鄧小平家里。那次丁導問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您看盧奇的扮相像不像晚年時的‘老爺子’(對小平同志的尊稱)呀?”卓琳同志說:“沒有見過‘老爺子’的呢,一定會說他很像的,因為我和‘老爺子’生活了這么多年,連我都說他很像啊!”盧奇說,此話無疑是對他表演的最大肯定和鼓勵,也是最好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