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著名男導演。北京人。父親田方,曾在影片《英雄兒女》中扮演政委王文清。母親于藍,電影演員,曾出演的影片有《江姐》、《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1968年,北京第十三中學畢業(yè)后赴吉林鎮(zhèn)賚縣插隊勞動,下鄉(xiāng),當兵,愛好攝影。
個人喜好
榮譽成績
電影類獎項
頒獎禮:
上海電影節(jié)
所獲榮譽名稱:金爵獎-最佳導演
獲獎時間:2007年(10屆)
獲獎作品:吳清源
星路歷程
早年生活及考取電影學院
1966年,田壯壯親眼目睹父母被紅衛(wèi)兵批斗,從此,他將自己埋在書堆中消磨時光,與世隔絕,1968年,田壯壯在北京第十三中學畢業(yè)后赴吉林鎮(zhèn)賚縣插隊勞動。后當了7年兵,喜歡上了攝影,不過他坦言對于軍營生活有很多不好印象,尤其是當上了后勤處的干部之后。
文革后恢復高考,田壯壯最初本打算報攝影系,不過年齡超過規(guī)定的兩歲,只能轉報導演系。1978年田壯壯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與一般學生不同的是田壯壯在還沒畢業(yè)時已經(jīng)有機會導演片子了,1980年夏天,在其他人像陳凱歌奔赴各電影制片廠實習時,田壯壯和少數(shù)幾個留在學校的人(謝小晶、崔小芹)有機會一起導演了短片《我們的角落》。而在畢業(yè)作品《小院》中,他的三位”攝影師“是張藝謀、侯詠、呂樂。
1982年畢業(yè),后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
八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
田壯壯的影片與其他人有著鮮明的不同之處,他擯棄了第五代不注重刻畫人物的習慣,而將“人物”推到了影片創(chuàng)作至關重要的位置上。他的處女作《我們的角落》率先在文藝界引起轟動。田壯壯性格豪爽,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出一種獷野性,而把兒女情長的柔情隱于心底。《盜馬賊》、《獵場札撒》體現(xiàn)著田壯壯的這種風格。田壯壯自己聲稱“拍完就忘”,其實他在藝術追求上,影片的具體拍攝想法他每次都準備得極為豐富,在現(xiàn)場就顯得相對輕松,他認為到“現(xiàn)場再認真就晚了。”在第五代導演中,壯壯的運氣顯得不佳,一些影片遭到禁映,代表作受到種種非議,盡管如此,《盜馬賊》終以它獨特的魅力和全新的電影形象贏得了“瑞士第三世界電影節(jié)大獎。
當時田壯壯的作品被人稱為”看不懂“,所以關于《獵場札撒》、《盜馬賊》更是一篇評論也沒有。這兩部作品之所以選擇少數(shù)民族題材也完全是為了避開規(guī)則(假設是漢族題材根本不可能通過審查)。不過田壯壯依然在這兩部影片的最后審查上遇到了極大困難。當時主管電影審查的還是文化部,他們看過《獵場札撒》后問田壯壯:你拍這電影給誰看,誰又能看得懂?
不過一個人的出現(xiàn)改變了田壯壯的命運,他就是當時文化部的藝術顧問尤里斯·伊文思,這位老人看過《獵場札撒》后相當欣賞這位后生,遂成忘年交。也正是伊文思的幫助,《獵場札撒》才通以過了審查,不過對于《盜馬賊》,老人第一遍也表示無法看懂,田壯壯只能再專門放映一次,伊文思才大加贊許。
九十年代、《藍風箏》及被禁止拍片
1992年,田壯壯開始了他“自己的電影里面最細膩的一次拍攝”,這就是后來的《藍風箏》。在《藍風箏》中他又以獨特的視點來看待“文革”那段歷史,用悲哀灰暗的基調講述普通中國人悲歡離合的命運蹉跎,在攝影上大膽采用了藍色濾鏡,使影片的色彩既符合時代背景,又給觀者壓抑之感。《藍風箏》給田壯壯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卻也直接導致他不得不面對之后長達十年的禁拍期。
《藍風箏》因未經(jīng)批準(無法通過審查),違規(guī)參加了1992年的東京電影節(jié)(由于日本東映投資方的原因轉以日本電影的名義參賽),導致中國電影代表團為此憤而集體退出電影節(jié),以示抗議。盡管《藍風箏》獲得金麒麟大獎,但它無法逃脫被禁止的后果,田壯壯更是被一紙文書勒令禁止從事電影拍攝,之后停滯了長達十年的時間。田壯壯一直關心著青年導演的發(fā)展,監(jiān)制策劃了《長大成人》等影片。
解禁之后
2003年起,田壯壯受母校北京電影學院之邀回去擔任導演系主任,主要任務是帶研究生。日本著名評論家佐藤忠男稱田壯壯為“當代中國最有才華、最杰出的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