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的春天,清朝政府撥款修建萍澧鐵路,自此地延伸至株洲,歷時長達6年,終是建成湖南第一條鐵路。鐵軌兩旁觀眾“立如堵墻”,從而見證它在歲月中的榮辱興衰,炮火洗禮,直至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火車先后經歷蒸汽機、內燃機、電力和高鐵等多個時代,感受到科技發展的爆炸式飛躍。
近30年里,各大企業工廠陸續創辦,中國江車集團為追趕世界軌道交通領跑者的步伐,便與軌道技術龍頭門澤爾集團進行長達兩年的合資談判。在此期間,工程師們爭分奪秒地展開交車前的測試,盡量增加談判籌碼,怎料門澤爾集團步步為營,甚至向江車提出苛刻條件,以至于談判陷入僵局。
一時間,這場舉世矚目的跨國合作變得波譎云詭,門澤爾代表亨利單方面宣布結束,臨行之際不忘揶揄。即便如此,技術總監譚靖州依舊不肯讓步,他的堅持令對方無可奈何,也讓江車集團以談判失敗告終。
縱然譚靖州自認為有負董事長李建業所托,可是行業評定絕非一家獨大,他們擁有國內頂尖工程師團隊,其中包括老而彌堅的王建森,以及他的徒弟林真一,亦是江車集團最年輕的中級工程師。
林真一與譚靖州屬于土生土長的鐵二代,父母皆在集團工作,更為鐵路奉獻出青春,乃至生命。正因林安全沒能及時阻止譚家夫妻冒險,結果導致他們意外身亡,年僅十歲的譚靖州徹底成為孤兒。
時光如梭,物是人非,當初的兩小無猜逐漸長大,各自達成所愿,也將稚嫩褪去,繼而成熟。別看林真一看似年輕,可因能力突出,面對各種事故都能臨危不亂,比如眼下正逢暴雨傾盆,她以雷厲風行的決策以及過硬技術,成功獲取到極端天氣的機車運行數據。
江車集團的高層會議上,李建業要求盡早交付機車,既可在萊恩西舉辦的交通軌道研討會上亮相,還能讓江東集團被世界矚目。王建森獲悉李建業想法后,不由大吃一驚,若是提前三個月完工,便代表著工人們加班趕點,成品質量難以保證。
位于東南亞國家的萊恩西市,此刻正蟄伏在午后昏黃之下,護城河畔車如流水,街旁巷尾高樓聳立。門澤爾總部區域經理小野栗子從秘書手中接過資料,一摞關于江車集團的信息漸入眼簾,除去無關緊要的連篇廢話以外,僅有幾處注明李建業的私人生活,還有他那尚在萊恩西大學讀書的兒子李延峰。
作為萊恩西市的高等學府,每年只有最優秀的畢業生才有機會進入門澤爾實習,李延峰雖不至于極其優秀,但他畢竟考上研究生,也將臨期畢業,所以門澤爾KBC郭博士對其頗為關注,包括他父輩的企業。
李延峰與好友Foo參加萊恩西流體動力學會,同為研究生的托馬斯號召大家加入門澤爾,為軌道交通的事業而努力奮斗。奈何他本人傲慢自大,不僅當眾羞辱中國留學生,甚至將對方作品用錘子砸爛,如此無禮行為引起李延峰的怒火,索性上前一頓反諷,致使托馬斯惱羞成怒,現場混戰成片。
王建森為能趕在研討會之前交車,結果繁重的工作時長令他身體出現狀況,目前只能住院休養。由于王建森已經病倒,萊恩西訂單的主要負責人位置空缺,李建業的師父黎嘉樹曾是工程院院士,即便退休仍不忘關注集團發展,所以他在閑談之際提及“荀灌娘代父殺敵請援兵”的故事。
因有黎嘉樹的點撥,李建業和王建森認為集團內部人才濟濟,然而光憑技術只能確保成品出爐,并不會開拓創意,提升品質,所以唯有熱愛才是難能可貴。恰好林真一非常符合條件,正當倆人商量如何讓她擔此大任,沒想到林安全突然到訪。
所謂知女莫若父母,林安全提議讓譚靖州去勸女兒林真一,果然譚靖州親自下廚做飯,幾句話便已打動林真一的滿腔熱血,在大家的信賴與支持下,最終決定接任萊恩西訂單的負責人。
三個月后,第21屆世界軌道技術研討會在萊恩西正式召開,全世界頂級軌道專家齊聚于此。林真一隨同江車集團攜帶新成果抵達會場,頂著巨大壓力接受外媒采訪,并且歡迎他們在明日觀看試車過程,唯有事實方能消除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