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路平和阿敏出去打工了,王主任很難過,來來回回多少年了就是留不住他們。張迪表示,不完成扶貧工作她是不會走的,鳥籠、蠟染和西瓜就是三顆珍珠,他們必須想辦法發(fā)展,人心凝聚力也很重要,眼前的困難一定會度過的。他們把貧困戶分給三寶和依依羅去做東西了,阿吉還是不愿意帶人。三寶和依依羅跑來說這事兒做不好,他們帶著大家做鳥籠和蠟染布都不達標,那些老年人都不按照圖紙做,現(xiàn)在都是老弱病殘的,訂單也沒辦法完成。就是丙叔,被分給三寶做鳥籠,可他天天喝大酒睡大覺,最后分紅也一分不少拿。
王主任和張迪立刻跑去了丙叔家,丙叔喝得醉醺醺地還是不肯讓他們砸自己的酒壇子,口口聲聲說酒是他的命根子。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楊路平父母在家一個做鳥籠一個做蠟染。楊父去了丙叔家,他看著自己和妻子阿秀的合照發(fā)呆,她走了六年了,丙叔也喝了六年的酒了。楊父勸丙叔不能破罐子破摔,張迪和村里那么幫他,可他們不能不爭氣啊。
三寶和依依羅等人想退出來自己做,大不了給村里交點錢也行。張迪等人為難時,大家拿著鳥籠和染布來了,這一次大家做的都很好。丙叔把所有的酒都砸了,當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發(fā)誓如果再喝酒就不姓楊,也對不起阿秀。阿東每天都練籃球,盼望著父母能夠回家。三寶和依依羅跟大家簽了質(zhì)量保證書,還會給大家集中培訓上課,一定要把村里的產(chǎn)業(yè)搞上去。
阿吉的瓜長得很不錯,張迪想讓他等明年土地翻新他帶著大家把西瓜種起來,阿吉顯然不愿意。合作社終于發(fā)展起來了,村里的老房子改成了車間,鳥籠和蠟染有了新的訂單,寨子里有了新面貌。張迪想把合作社擴為商貿(mào)公司,下一步該具體怎么發(fā)展她還沒有想清楚。阿吉開車運西瓜時撞到了正在撿籃球的阿東,張迪連忙把他送去了醫(yī)院,好在他只是輕微腦震蕩有一點骨折,并沒有什么大事。楊路平和阿敏著急忙慌地趕了回來,看到受傷的阿東心里難受極了,楊路平問醫(yī)生阿東還能不能打籃球,阿敏急了把他也罵了一頓。
張迪沒顧上這邊的事情,接到電話說三寶偏要走小路掉到溝里了,鳥籠和布都被水浸了,貨全都被退回來了,全村人干了好幾個月這下全都泡湯了。楊路平和阿敏把阿東送回了家打算明天就走,三寶因為那批鳥籠賣不出去鬧脾氣呢。張迪希望楊路平留下來幫忙跑銷路。楊路平接到老板電話說有批游客在山莊安排不下了,所以安排到了北皋寨,張迪決定用全部的力量招待好。
張迪和楊路平帶著游客在村里游玩,大家看到三寶的鳥籠很感興趣想學,三寶也很熱心的教學起來。楊路平又帶著大家去阿吉瓜棚里摘西瓜,其中有一位在廣州做農(nóng)貿(mào)市場的老板想和阿吉長期合作。晚上大家準備了百家宴,陳總說下次有別的旅行團還會推薦給他們。張迪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把市場搬進大山里來,旅行團來玩了三天就消費了十萬多,他們完全可以做特色小寨,這樣產(chǎn)品也就有了銷路。張迪希望楊路平留下給自己做助理,下周她回北京總公司匯報,一定會全力促成這件事情。但是總公司并不贊成,打算讓張迪去負責海濱項目。張迪心懷歉意地回到北皋寨,她覺得很自責又讓大家失望了,但是她卻決定和公司辭職,留下來幫村子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集團還是決定投資給北皋寨做特色小鎮(zhèn),負責人就是張迪,扶貧不只是國家的事情,也是每個企業(yè)的責任。
張迪決定讓楊路平做商貿(mào)公司總經(jīng)理,她要負責特色小鎮(zhèn)的事情了。不久后,云寨百達小鎮(zhèn)正式開園,北皋寨的鳥籠和蠟染很暢銷,阿東也回到了球場上,帶著球隊拿到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