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汪精衛劇情介紹
1932年初,日軍為達到侵華的目的,在上海發起了軍事行動。國民黨十九路軍奮起抵抗,打敗了日軍的進攻。誰知以汪、蔣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卻屈從日軍淫威,簽署了'淞滬停戰協議'第一系列賣國條約。消息傳出,全國嘩然。南京車站,一列運送十九路軍傷兵的軍列停在站臺,傷兵們瞪大眼睛看著對面站臺上正在舉行的歡送儀式。突然,一發子彈從傷兵群中射出,擊倒了一位穿白西服的人。剎時間站內秩序大亂。十九路軍排長孫鳳鳴來到郊外墓地里,跪在一塊石碑前說:'弟兄們,我孫鳳鳴殺死了汪精衛,總算替你們出了氣。'這時,晨光通訊社總編張頌南等人跟蹤而至,他告訴孫鳳鳴,汪精衛沒有被殺。在祭奠淞滬之戰陣亡將士大會上,軍長蔡廷鍇指責汪精衛簽署'淞滬停戰協議',汪精衛則告訴他,蔣先生命十九路軍赴福建剿匪,蔡廷鍇震驚。國民黨中央會議廳內,一些委員要求汪精衛辭職,以謝國人。然而汪精衛卻極力為自己賣國行徑辯解。汪精衛來到金陵女子學院,大肆鼓吹求和主張。在學院二樓的一間屋子里,孫鳳鳴舉槍瞄準了汪精衛的腦袋。大批外校學生突然涌進,汪精衛坐在溜走,孫鳳鳴失去了機會。孫鳳鳴默默地等待著下次機會的來臨。一天,張頌南交給孫鳳鳴一張特別通行證。汪精衛在國民黨的四屆三中全會閉幕后,來到外面和委員們全影留念。突然,孫鳳鳴從記者群中沖出來,朝汪精衛連開三槍,同時他自己也被衛兵們的槍彈擊中,倒在地上,安靜的閉上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