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九年中原會戰后,西北軍將軍張自忠領著隨身部屬張竟返家休養生息,由于常年在外投身軍旅,大兒子張廉珍對自忠充滿不諒解,冷漠生疏的態度,令自忠想趁此機會好好修補父子關系。不料返家不久,張自忠在宋哲元邀請下,返回軍部,成為中央軍38師的師長。
另一方面,“有余堂”刀鋪來了兩名想賴帳不付錢的日本浪人,杜慶之不愿白白被欺壓,遂出手反抗,打跑日人之余,也種下了日后的隱憂。張自忠接下大任,頭一次校閱38師時,發現部隊凌亂散漫,兵備不足,自忠為整頓軍隊,遂打算向龐炳勛請求支援,未料反被龐炳勛羞辱一番。
自忠苦思對策,認為既然買不起槍炮,不如改練大刀。自忠在親自前去“有余堂”刀鋪的路途中,救了被日人偷襲的杜嵩,而正當杜慶之質疑自忠身份,不接下自忠訂制五百把大刀的生意之時,張竟帶來日兵對長城開炮的消息。關東軍野心勃勃打算攻占整個華北地區,張自忠提出擴充大刀隊與組一支敢死隊奇襲的想法,自忠慷慨激昂的精神深深打動同袍,獲得支持。
自忠再次前往“有余堂”,除了要求杜慶之打造出五百把砍刀外,也希望刀藝高強的杜慶之,能親赴部隊,傳授刀法,不過由于軍隊預算有限,自忠盼杜慶之能接受借條,不料杜慶之卻拒收借條。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日軍挾溥儀成立偽滿州國的消息傳開,國人群起激憤,杜媛的老師徐玉樹走上街頭募款,并在杜媛的引薦下,把募款交付給自忠。身兼記者一職的玉樹忙著去采訪新聞,于是與杜媛分道揚鑣,而日軍得知杜慶之與自忠合作,對其不滿,遂打算對其家人不利,落單的杜媛,身陷危機。
慶之連夜打造出五百把大刀,趕忙運送至軍營途中,竟遭到日軍埋伏,生死一瞬。同時,張自忠的二兒子張廉靜病入膏肓,命在旦夕,自忠收到緊急家書,面臨國難當頭,心中煎熬的自忠,將會做出什么抉擇。
玉樹帶著攝影師趙彬深入戰區采訪,引來自忠不悅,強制要兩人離開戰區。玉樹偷偷留下采訪,不料竟遇上日軍。慶之送日軍部署圖給自忠,自忠在得知情報后,打算招募一支敢死隊打頭陣,旅長趙登禹挺身而出,表明自己愿意帶領敢死隊沖鋒陷陣,登禹的結拜兄弟趙青山,不顧登禹反對,暗中加入敢死隊。
玉樹隨慶之回到杜家,驚見杜媛輕生,玉樹安慰杜媛,鼓勵杜媛勇敢面對心中傷痛。慶之心痛于孫女的痛苦,誓言與日人不共載天!
敢死隊突襲成功,38師在自忠率領下,于喜峰口打了漂亮的勝仗!自忠一身光榮返回家鄉臨清縣,受到鄉親熱烈歡迎,此時自忠才得知廉靜死訊,心中悲痛懊悔不已,廉珍對自忠更是充滿埋怨,父子倆的心結益深,自忠的妻子與母親試圖從中化解。
自忠收到電報,得知慶之落入日人手中,打算前去營救,敏慧雖不舍自忠來去匆匆,但仍要自忠放心出發,表示自己會照顧好家里,自忠臨別之際,等不到廉珍送行,黯然把一面國旗交給敏慧,要妻子轉交給廉珍,希望兒子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自忠與杜家兄弟會合,最后在自忠坐鎮指揮下,登禹、青山帶領著杜家兄弟、有余堂師傅與部隊的弟兄們深入日軍營區,救出早已遍體麟傷的慶之,慶之撐著最后一口氣,將三名孫兒托付給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