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蘭與道光帶同葉子到沅宛寢宮,質問她曾否到訪慕蕓寢宮,沅宛一口否認,但伊蘭堅持此款葉子唯獨在其寢宮內生長,沅宛百辭莫辯,只好承認曾夜訪,但重申是為尋回陪嫁戒指。
伊蘭請彩蕎幫忙設局,成功引出殺害慕蕓的兇手,還她一個清白,道光喜上眉梢。沅宛把道光與伊蘭眉目傳情的畫面看在眼內,更生妒意。兩女偏偏于御花園再次相遇,伊蘭故意澹然地表示感激道光助她洗脫嫌疑,輕易將沅宛氣走。
道光為大臣們加稅與減稅的方法弄得煩憂,只好到綿怡的祭室訴苦。伊蘭剛好拜祭綿怡,順道安慰道光,并為他提供綿怡從政的座右銘。此時,慕蕓早前丟失的家書突然隨風飄來,伊蘭認為可借此打動大臣。
打動重臣?改變初衷?
伊蘭相約兩位朝中重臣見面,以慕蕓的家書表達民生困苦。重臣們看到慕蕓家人因無力賦稅,為免拖累女兒而尋死后動容,答應改為支持道光減稅的政策。太后就伊蘭干涉朝政一事大怒,伊蘭承諾絕不再犯。太后突然提問沅宛是否曾到慕蕓的寢宮,并隨手取出沅宛要找的戒指,嚇得她甚是緊張,并解釋此乃陪嫁戒指。沅宛離開時,不慎將戒指滾到地上去,剛好被瑞親王拾起。瑞親王喜見沅宛依然保存戒指,細問下恍然她從太后處取回,瑞親王竟煞有介事地表示戒指其實是太后贈予他的,沅宛聞言大驚失色……。
沅宛向伊蘭暗示綿怡骨灰甚有可疑。伊蘭多番考證,終于被她找到端倪。伊蘭迫道光于綿怡的祭室內道出骨灰的真偽,道光坦言當日所為,乃唯一可以救她的方法,但伊蘭卻認定道光是自私,欲納她為妃才出此下策。伊蘭向太后提出欲往佛寺小住,為清室祈福,太后一口答應,并著臣子先于佛堂打點,安排她稍后往參拜的細節。
綿忻怪責道光過于誠實,認為既已達到救伊蘭的目的,便不必計較經過。綿忻建議道光將伊蘭到佛堂小住的計劃,改為到避暑山莊外游,并游說太后改到山莊內的佛寺參拜。
勸喻伊蘭?珍惜道光
綿忻通知伊蘭更改行程,使她感到不悅,堅持要找道光理論。綿忻直言道光為保她性命,不惜欺瞞太后作假,著伊蘭應該及早放下綿怡,以免再三辜負道光。
道光為曾誤會沅宛,送上精致的飾品向她賠罪,逗得她滿心歡喜,并于翌日早上準備了道光最喜歡的糕品,誰知卻目睹道光的心腹小蔡子,帶同伊蘭退回的飾品路過,沅宛才恍然道光將更為名貴的一件首飾,早于前一天已賜贈伊蘭。崔嬤嬤與彩藍無意中聽見,服侍綿怡多年的老太監曾于宮外一條村莊遇上綿怡,伊蘭決心出宮尋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