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游戲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娛樂方式之一
與此同時
有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可乘之機
哄騙青少年游戲玩家上鉤
讓他們一步步走入詐騙的“陷阱”
真實案例
榆林市民小帥刷到一條游戲視頻稱,加入一群聊就可以免費領取游戲皮膚,小帥大為心動,第一時間加入該群。進群后他按提示與管理員私聊,對方給他發了一個帶有游戲封面的二維碼,并要求小帥掃碼如實填寫“調查問卷”。小帥填寫提交后,網頁跳轉出提示框,稱小帥“操作錯誤,觸發了風控,需要他在三十分鐘內解凍,否則會扣款1萬元”,還“溫馨”提醒小帥“找個沒人的地方,拿家長的手機操作進行解除,不要讓家長發現”。小帥不敢告訴家長,就聽從對方的“指導”拿起父親的手機一頓操作。其間不僅將各類驗證碼一一告訴對方,還通過掃碼支付進行了4次轉賬,當母親發現時,已經被騙了39989.01元。
警惕!
看騙子是如何一步步引導孩子上當的
無獨有偶
此前
網信西安微信公眾號
也公布過這樣一則案例
市民陳先生在路上給車加油,發現手機綁定的銀行卡里居然沒錢了,一查發現銀行卡的36萬余元,在下午一個多小時內被轉走。陳先生想起兒子小陳用過他的手機,一問是小陳在玩一款《蛋仔派對》游戲時,遇到了騙子,對方以領取“蛋仔派對免費皮膚禮包”為誘惑,連嚇帶騙,將36萬元巨款轉走了。
小陳用父親的手機,在玩蛋仔派對的休閑游戲時,看到一個昵稱“蛋仔派送員”的信息,對方稱添加后就可以領取“蛋仔派對免費皮膚禮包”。這對于沉浸游戲的小陳來說,確實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小陳馬上添加了對方QQ,單獨聯系。
隨后,對方給他發了一個詳細的領取流程,當小陳正操作時,突然彈出窗口稱“由于小陳是未成年人,涉嫌違規領取游戲皮膚,要罰款5萬-20萬元,并稱如果不及時處理,要抓他爸爸媽媽坐牢。”其中,還有一些戴手銬的圖片,小陳瞬時被嚇到了,在對方的威逼、誘導下,小陳下載了“騰訊會議”、“云閃付”APP,添加了家長的銀行卡信息。
接著到最后一步了,騙子在微信給小陳發了一個二維碼,還是之前的話術,讓小陳使用微信掃碼,可以得到“免費的蛋仔派對皮膚”,并且會幫其把“蛋仔派對皮膚”,兌換到游戲賬號上。涉世未深的小陳再次相信了騙子,并按要求截屏發送驗證碼信息。騙子靠著驗證碼信息,將銀行卡的36萬元轉走。
此前 陜西榆林靖邊公安成功打掉一個 以贈送游戲皮膚為誘餌 進行詐騙的電信詐騙團伙
7月20日,受害人祁某來靖邊縣公安局報警稱:其小孩在玩“和平精英”手游時,被游戲好友以贈送游戲皮膚為由誘騙下載了“飛書”APP,并進行了屏幕共享操作,后其手機銀行發來某平臺購物消費短信,被騙6萬元。
接警后,靖邊公安刑偵大隊高度重視,立即立案偵查,經多日調查走訪、分析研判,最終鎖定湖南省衡陽市耒陽籍謝某、劉某、梁某有重大作案嫌疑。辦案民警循線追蹤,8月9日在浙江省嘉興市將犯罪嫌疑人謝某、劉某、梁某成功抓獲。
經查,2023年6月至今,犯罪嫌疑人謝某(湖南省衡陽市耒陽人,有犯罪前科)伙同劉某(湖南衡陽耒陽人,有詐騙前科)、梁某(湖南省衡陽市耒陽人)駕車從湖南省衡陽市出發,沿途冒充“和平精英”游戲玩家在游戲內尋找使用大人手機玩游戲的小孩,以免費贈送游戲皮膚為由,誘騙受害人下載“飛書”APP進行屏幕共享,然后通過操作被害人手機,獲取機主的手機號、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并注冊綁定某購物平臺APP賬號,再通過手機驗證碼網購銀行紀念幣,快遞郵寄到附近省市快遞驛站再偽裝成美團騎手上門收取,最后到銀行將紀念幣進行兌換,以此獲利。
犯罪嫌疑人謝某等三人先后在廣西、四川、陜西、 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共實施詐騙作案10余起,涉案總金額50余萬元。
詐騙手段套路解析
第一步:拋出誘餌。 不法分子通過社交平臺發布或是添加好友的方式以“免費送游戲皮膚”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的注意。
第二步:目標指向家長。 騙子舞劍,意在家長,編造各種理由,目的讓孩子拿家長手機進行操作。
第三步:“贈送”變“違規”。 這是騙局最關鍵一步,所謂“領皮膚二維碼”,其實就是騙子精心設計的陷阱,一旦入坑,事情突然反轉。
第四步:恐嚇、威脅。 一旦受害人猶豫不決時,為了達到目的,騙子就會假裝自己是公安或是律師,用“拘留”“坐牢”等用詞恐嚇、威脅,讓受害人產生害怕心理,從而配合騙子的要求。 陜西安康漢陰縣公安局此前也發布過 關于對“領取游戲禮包” 實施網絡詐騙的緊急預警
近日,多縣發生中小學學生通過同學發送的“掃碼加入QQ群,就可以獲得禮包”圖片,掃碼加入QQ群后,對方指導未成年受害人用家長手機下載云閃付,通過掃描支付鏈接后轉賬進行詐騙。
警方提示:
1.家長要加強孩子使用手機社交軟件的監督教導,平時多向孩子普及電信網絡詐騙防范知識。
2.家長需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不要將手機支付密碼以及銀行卡密碼告知孩子,以免孩子上當受騙。
3.日常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如需交易,一定要通過正規合法的第三平臺進行操作,轉賬匯款前要多方核實,謹慎操作。
除了領取游戲皮膚騙局
近期剛剛開學
還有多種針對家長孩子們的詐騙套路
兼職騙局
騙子會以高額的兼職工資為誘餌,誘騙學生簽訂虛假合同,然后以各種名義收取費用,如押金、培訓費、工服費等,最后以各種理由拒絕支付工資或者要求學生退還費用。
網絡購物騙局
騙子會以低價或者高折扣為誘餌,誘騙學生在虛假購物網站購買商品,然后以各種理由拒絕支付貨款或者消失不見。
假冒學校機構騙局
騙子會冒充學校機構,以學生需要繳納學費或者其他費用為借口,誘騙學生轉賬或者提供個人信息,然后將學生的賬戶盜用或者將學生的個人信息用于實施其他詐騙。
假冒老師騙局
騙子會冒充老師或者學校領導,以需要繳納學費或者其他費用為借口,誘騙學生轉賬或者提供個人信息,然后將學生的賬戶盜用或者將學生的個人信息用于詐騙。
培訓班騙局
騙子會成立所謂的培訓班,以明顯提分效果為名,吸引學生購買課程。然而,這些課程通常價格高昂,而且騙子只顧著吸引學生的錢,并不會真正提供有價值的課程。
考證騙局
騙子可能會發布虛假的考證招聘信息,或者提供虛假的考證培訓課程,以吸引學生購買。一旦學生付款,騙子就會消失,而學生的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
校園卡等推銷詐騙
推銷詐騙是大學生經常遇到的騙局,主要詐騙對象是新生,會有很多所謂的學姐學長來給你推銷東西,都是日常用品充電寶、網線之類的,這時候你要注意了,這些東西有些質量沒有保障,或者是假冒偽劣產品,有可能比外面買的還貴,而且根本沒有售后。
冒充明星詐騙
12歲的小桐(化名)刷某分享平臺時,看到一個視頻分享了某女明星的QQ號,小桐出于好奇便添加了。
對方稱發送收款二維碼可以獲得紅包,小桐發送后對方卻說“你操作失誤,要配合我們解凍資金”。
在對方的恐嚇下,小桐拿了爸爸的手機,聽從對方要求用支付寶轉了2.5萬元到指定賬戶,隨后小桐爸爸發現被騙。
虛假網絡
游戲交易詐騙
15歲的小文(化名)刷短視頻平臺時看到免費送游戲皮膚的視頻,于是掃描視頻二維碼添加了對方的QQ。
添加后對方打開了視頻通話,讓小文拿父母的手機來操作,聲稱“只是走個流程,不會產生費用”。
小文按對方要求拿到了爸爸的手機并打開了支付寶付款碼,隨后對方掃了三次付款碼,共計損失6488元。
冒充律師
詐騙
12歲的小帆(化名)收到QQ陌生人消息,對方自稱是某網紅的律師,并附上律師證的圖片,對方告訴小帆“某網紅的QQ號被盜,你有犯罪嫌疑”。
小帆看到后頓時慌了,對方又稱“為了洗脫你的嫌疑,你要拿父母的手機操作一下,如果不配合就報警抓你”。
說完,對方和小帆開啟視頻通話,小帆打開了爸爸微信、支付寶的付款碼給對方看,隨后銀行卡被刷走9800元。
家長群
信息勿泄露
臨近開學季
有不法分子在校門口向家長索要班級群的二維碼
或直接搜索班級群的群聊關鍵字
冒充老師、家長申請進群
在某小學新生群內
騙子冒充校長,讓家長交書本資料費
群里有200多位新生家長
大部分已完成支付
另外
家長還應該檢查孩子手機
是否有安裝這些軟件?
家長注意:
立即排查孩子手機
暑假期間
涉學生群體詐騙警情相對高發
早前,多地警方
曾發布過重要提醒
請檢查孩子的手機中
是否安裝有“紙飛機”“蝙蝠”
“事密達”“密聊貓”“海鷗”
“思語”“BTOK”等密聊軟件
因為它們是詐騙分子
最常用來聯系未成年人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用的
詐騙分子通常在各類游戲、社區平臺等
發布兼職信息
以高報酬吸引孩子上當
請家長學生速速排除、刪除!
密聊軟件,因其加密通訊的私密性強,尤其是“閱后即焚”的功能,為犯罪分子銷毀犯罪證據提供了便利,使密聊軟件成為“灰色地帶”。
如今,犯罪分子將服務器從境內轉移至境外,將通訊工具從大眾軟件改為境外密聊軟件或境內小眾聊天軟件,將作案設備從傳統“偽基站”改為使用“貓池”(Modem pool)、GOIP 、多卡寶、VoIP等,這類利用新空間、新設備實施的通訊網絡詐騙犯罪技術性極強,增大了案件查辦的難度。
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軟件上通過花言巧語哄騙未成年人提供個人信息等內容,使其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幫兇”,甚至犯下“幫信罪”。
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么是“幫信罪”!
“幫信罪”即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為刑法第287條之二,其中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警方提醒:
●切不要因為一時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U盾及對公賬號、手機卡等重要的個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為網絡洗錢犯罪的幫兇,讓自己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重視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以免給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造成不良影響。
●發現非法買賣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卡、對公賬戶、U盾等違法行為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共同維護健康良好的網絡金融環境!
詐騙分子已經將手
伸向了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
家長們切記
除了自己掌握防騙知識
還要帶孩子們多了解防騙套路
千萬別掉進騙子的陷阱!
來源:陜視新聞